付清文,杜集镇常洼村小付庄人,生于1924年,据老人说,他只记得自己是属鼠的,根据年龄推算出来的出生年份,他说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过得度日如年,很多人都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年月,现在老人92岁,住在宁津县光荣院。
1937年,日军 全面侵华时,付清文才13岁,当时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好多年轻人都参加抗战。在这种氛围的影响和带动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抗战积极分子,加入了宁津县当时最基层的抗日武装——宁津县大队,具体是哪一年加入的抗战队伍老人已经没有印象了,只记得当时的县长是李光远,根据资料记载,李光远任职时间是1941年6月至1943年2月及1943年3月至1948年3月期间,县大队队长是李俊清,教导员是单新生,地下联络站站长是王奎荣,当时共有3个连,付焕玉、李某某、何军任连长,付清文担任其中一个连里手枪班的班长,当时的手枪是德国造的盒子枪,大多是10响的,被他们改造成了20响,极大增强了杀伤力和战斗力。
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首长要求官兵待遇一致,在政治上不同,在生活上一样。当时的华北司令傅继泽也和普通士兵一样的生活水平。大多数时候他们打的是游击战,战斗过程也十分的凶险,当时的战士们年轻,打仗时人人不弯腰,不做怕死鬼,争模范受表扬。记得在一次战斗中有一个兰班长在付清文眼前牺牲了,他也被敌人的子弹打到裤子,险逃一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一次车里村的战斗中,包括付清文在内的4个人被包围在一辆车下面,当时的六区区长王立森也在其中,一个汉奸偷袭未成被打倒在地,他们趁机翻过两米多高的墙成功脱身,敌人追赶数里无果后放弃追赶。
还有一次,付清文当时所在连队的三个人出去抓特务,不想反被特务抓到,他们一队人去救人时正好和鬼子碰头,最后只剩下张书文和付清文,而后在逃跑过程中仅余他自己,当时60多个汉奸和10多个鬼子一路追踪到吴桥,天将黑时,付清文躲到一个破院子里的柴火垛下,敌人踢破栅栏门就离开了,并未仔细搜查,他躲过敌人的搜查,后被当地的老百姓救起,给了他一些吃的喝的,确认安全后他才离开。在常年的游击战中,善良爱国的普通老百姓给了当时县大队战士们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日军投降后,付清文加入了正在招兵的铁路武工队。解放后回到宁津老家。后来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又随家人一起逃荒到兰州,不想证件财物等随身物品被偷,后辗转到了新疆,一个伊利的朋友给了他们许多帮助,走到新疆边界就不能再往前了,无奈之下又去了黑龙江,在黑龙江生活了若干年后还是思念家乡,所以又返回家乡一直生活到现在。
新闻推荐
全县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全县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 李晓东)5月9日,全县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动员会议召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大气污染防治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宁津县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