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隆咚锵……”10日,走进王杲铺镇洼董村,听见阵阵乐鼓声,据村民介绍,这是该村业余文艺剧社正在村文化大院排练节目。笔者带着好奇采访了这支“乡土文艺”表演队。
洼董村是当地有名的文艺村,全村520口人,大多数都能上台露一手儿。几年前,村民董秀奎牵头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业余文艺剧社,凑钱购买了服装道具,村文化大院也成为他们排练、表演的地方。他们还利用闲暇时间,到周边村庄演出。
董秀奎从小喜欢音乐,拉了40多年二胡了。在他家里,二胡、笛子、锣鼓、电子琴、唢呐,一样儿也不少,都能开一个乐器行了。老伴董玉美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唱上了,夫妻俩儿一弹一唱,和谐尽显。
“现在生活好了,种大棚、搞养殖,哪家一年也能收个六七万元,劳动之余,放松放松,上班族还有节假日呢! ”今年59岁的董秀奎笑了笑,轻拍膝上的二胡说,“俺们隔三差五聚在一起,拉上一段儿,唱上一曲儿,一天不摆弄它,心里就象少了点啥! ”
这时走过来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 “老艺人来了!有啥难事,俺们都去问他。”董秀奎老远就喊,“他唱得《王大娘锔缸》出自明万历年间《钵中莲》,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词全记在脑子里,一个字也落不下。 ”
“老艺人”董学泰连忙摆手说:“传统戏曲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精髓学不尽、用不完,咱可不能落后,现在生活这么好,咱也该红红火火地唱起来! ”
“俺们是老曲新唱,处处体现农村新风尚,根据村里真人真事创作的二人转 《逛新村》,在县里还拿了奖呢。 ”65岁的董洪河自豪地说,“县里的文艺汇演,镇上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只要有比赛,俺们就参加,还经常拿大奖! ”
据了解,为支持该村业余文艺剧社发展,去年镇里投资5万元,帮洼董村村扩建了文化大院,配全了文体器材。每到周六,武城、德城、夏津等周边地区的许多文艺爱好者都慕名前来切磋技艺。□张崇熙 董克礼
新闻推荐
12月14日,平原县王杲铺镇第十八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幕,来自农村的100多名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了歌舞、小品、戏曲等节目。艺术节寓教于乐,突出 “弘扬传统美德和环保理念”主题,倡导了文明和谐家庭,推进...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