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记者走进平原县腰站镇沙庄村村民沙连山家里,被墙壁上的“龙”吸引住了: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龙门”、赛龙舟、鲤鱼跳龙门等16条龙,姿态各异,做工精湛,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龙”都是沙连山用高粱秸秆做成。
56岁的沙连山是位普通的农民,精通中医。他的最大爱好就是用废旧物品搞点“小创作”。前两年,他就用废旧易拉罐、中药下脚料、废纸板等材料做过两个“运动会沙盘”。一个是 “体育沙盘”,2009年他捐赠给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另一个是“奥运沙盘”,上面刻画了28个体育项目、高约1.5厘米的1896名运动员和观众,创下用中药材做奥运赛场人物模型最多的沙盘世界纪录。他计划将其无偿捐赠给伦敦奥运会。
2011年初,沙连山开始用高粱秸秆制作龙作品。最先做的就是具有平原特色的“龙门”二字,龙头用分段的秸秆,上下颌用掏空内瓤的秸秆,牙齿用修剪后的秸秆外皮,龙须用秸秆皮刮成的细丝,最出彩的龙眼用的是高粱粒。整条龙全长4米,光鳞片就有近10万个,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第一次做“龙”成功后,沙连山便一发不可收,他又相继创作了鲤鱼跳龙门、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十几条以龙为题材的作品,每条都各有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龙年春晚”4个字组成的巨龙,整条龙气势非凡,有欲驾云腾空之势,龙身全长6米,上面粘满上万片每片仅为0.5厘米见方的秸秆鳞片。
开始做“龙年春晚”,沙连山颇费了一番周折,从开始构思到着手准备就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在制作过程中,他总是感觉造型不够流畅,没有美感。几次尝试失败后,他向平原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吴长荣请教,吴会长为他书写了草体的“龙年春晚”4个字,他便以此为蓝本重新制作。2个多月后,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横空出世了。
今年,沙连山已经有了新的想法,他说:“我准备用秸秆做平原的龙门楼和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国内外知名建筑。 ”
□本报记者 井璐 本报通讯员 李静 陈广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徐冬晓)近日,平原县王杲铺镇王杲铺村村民宫女士致电12345市民热线,称德州振华建安集团在她家蔬菜大棚前盖了一排六层楼房,大面积蔬菜因见不到阳光枯萎,大棚减产严重,宫女士希望振华建安集团...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