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空前高度,这说明新一届平原县委、县政府确立发展低碳、生态、环保产业,聚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的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 ”11月26日,平原县委书记马善军在接受采访时说。
马善军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平原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县情和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跨越发展、实现“进位提升、三年倍增”的基本路径,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手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平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马善军表示,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首先要培育和壮大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我们要在积极对接全市“10+3”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围绕培植化工、造纸、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城市矿产、新能源、循环型农业等八大主导产业链,重点实施“补链、建链、强链”三大工程,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全力构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
马善军说,锁定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企业,是实现生态发展的关键,我们初步选定阳煤平原化工、史丹利化肥、正大纸业、安华瓷业、福洋生物等50家重点企业,坚持政策优先倾斜、要素优先供给,使其率先步入循环经济轨道。一方面是激励,设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奖励基金,重奖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的有功之臣;另一方面是联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同研发和推广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第三是引进,鼓励企业成套引进先进设备、生产工艺,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率高的项目,实现“蛙跳式”提升。在项目引进上,凡是污染环境型项目、资源浪费型项目、落后淘汰型项目坚决不上。在项目建设上,对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项目大开“绿灯”,实行“一对一”全方位服务模式,以项目大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在项目储备上,对年产300万立方米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利用造纸废渣生产装饰材料等42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实行跟踪式管理,真正形成“滚动式储备、动态式推出、梯队式衔接”的格局。
马善军说,人才是确保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在引进、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营造一个循环经济人才大有可为的环境;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30多所大中专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培训人才。
□本报记者 王贺 本报通讯员 金吉鑫
新闻推荐
2009年5月,平原县三唐乡中心小学教师王俊英被诊断为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住进了医院,并做了手术。放化疗期间,她再三央求校领导给她安排了工作。去年6月,她做完化疗后,顾不得休养,就又回到了讲台。她每...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