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的便宜,俺坚决不沾。 ”王延红又犯起了倔脾气。村党支部书记看他人好,在村里的威信又高,便想将村里闲置的路边地分给他种树,却被他拒绝了。
王延红今年72岁,家住平原县前曹镇孙寨社区北王村。从2004年卸任村党支部书记起,他一直以收废品为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好事一做就是50年。
收废品“拾”到流浪老人
每隔一段时间,王延红都会骑着脚踏三轮车,往返8公里,送一位老人去赶集。村里人都知道,这老人是他在收废品时“拾”到的。
那天,王延红跟往常一样,骑车出门收废品,刚出村就看到一位衣着破烂的流浪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路上。经过交谈得知,老人已经70多岁,无儿无女,吃住“露天”,靠赶集卖老鼠夹子为生。热心的王延红毫不犹豫地把他“请”上三轮车,替老人找了一处住所并免费送老人去赶集。自此之后,他就把送老人赶集作为一项任务,一送就是8年。看到老人没钱吃饭,王延红就拿钱给他买馒头、买包子吃,看到他衣服破旧,就把自己的衣服拿来给他穿,还时常帮他洗衣服、带他回家改善生活。 8年相处下来,他们早已把彼此当成了亲人。
义务推车不计回报
每逢下雨,王延红都会多出一项工作,那便是义务推车。
王延红所在的北王村,在出村的必经之路上有个桥洞,桥下地面凹凸不平,坡度很大,有不少车辆陷在积水里。每到这时,王延红都会走上前去帮忙推车。
2000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桥洞里的水积了半米多深,一辆面包车陷在里面熄了火。当时,有七八个人围观,却无一人上前帮忙。王延红看到后二话没说,挽起裤腿便下水帮助推车。车子猛地开动,他却顺势跌进泥水里,爬起来后他用手一抹脸上的泥水,继续蹚水推车。他连续跌倒了3次,才把面包车推出桥洞。当司机想要表示感谢时,满身污泥的王延红早已悄然离去。
助人为乐险失爱子
王延红一直坚持做着这些在别人看来劳心劳力的事,有一次为了帮别人推车,还差点搭上儿子的性命。
去年夏天,一辆装有3米高废纸的平板车因为负重太大无法上坡,司机急得团团转,但也无计可施。王延红见状,一路小跑赶到邻居家借来钢丝绳,又让儿子驾驶着自家拖拉机,一起去帮忙拉车。当时天色完全暗了下来,第一次向外拉时,由于钢丝绳没有拴牢,拖拉机一加油门自己“飞”了出去。幸亏儿子反应灵敏,才没有撞到桥洞。成功将平板车拉出来之后,王延红才感到后怕。老伴也埋怨他:“咱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出点啥事,俺也不活了。 ”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今,王延红依然每天走街串巷收废品,依然做着助人为乐的事。
□本报记者 唐志梅 见习记者 马乐 本报通讯员 李静 王芳
新闻推荐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