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平原县王杲铺镇采访了解到,该镇近年文化娱乐、餐饮服务业日渐兴隆。农民存款数额、人均纯收入均列全县前茅,许多家庭还购买了小轿车。该镇党委书记王长文介绍,这得益于该镇实行的产业富民战略。多年来,该镇着力发展蔬菜生产、畜牧养殖以及木炭、木材、塑料颗粒加工等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王杲铺镇的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产业富民要有识。实现县域经济三年倍增,推进两区同建,建设和谐美好幸福家园,前提是要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起来。农民有了钱,才敢消费、敢投资,才能繁荣市场、激活三产、拉动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幸福德州建设。相反,如果人们都扳着指头、捂着腰包过日子,消费市场疲软,何来百业振兴?王杲铺镇着眼产业富民这个根本,千方百计让产业火起来、农民富起来,可谓看到了实质,抓住了要害。
其二,产业富民要有方。发展产业,首先要方向对头、措施对头。王杲铺镇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畜禽养殖、木炭加工等产业,事半功倍。特别是近年该镇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市场拉动、土地流转等措施,全镇蔬菜大棚连年突破性增长。大面积推广绿色无公害操作技术,高标准建设了蔬菜批发大市场,无公害蔬菜远销全国,成为“省级蔬菜生产明星乡镇”。在王杲铺镇,各种协会特别多,如蔬菜协会、蛋鸭协会、用水协会等等,这些协会多由镇村干部牵头,为广大农户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与此同时,该镇党委、政府在硬件建设、政策帮扶、资金贷款、技术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服务性工作。
其三,产业富民要有心。一是慧心。王杲铺镇的富民产业,多属特色产业。如他们利用濒临马颊河的优势,大上畜牧养殖项目,建立了两大养鸭基地和一批养殖小区;根据当地果园多、果木丰富的实际,发展木炭加工产业等等。二是爱心。镇村干部们满怀对群众的深情厚意,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他们人人肩上有指标,身兼“数任”,为农民跑贷款、找市场、查信息、请专家……“有困难找干部”已经成为该镇农民的共识,广大群众视干部为知己、亲人。
其四,产业富民要有恒。德州市不少地方的蔬菜产业都曾有过辉煌史,然而后来却在不少镇村渐渐衰落。而王杲铺镇的蔬菜产业历经多次干部换届,却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得益于该镇的务实精神。他们对于好的产业、举措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把好事干成、把事业做大。这是一种默默守恒的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是一种埋头干事的境界。
□孙玉海
新闻推荐
平原县农信联社——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