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井璐本报通讯员李静张敬波
2月1日,正值平原县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一个月,记者走进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一个个鲜活的现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该院医改惠民成果。
药价最低下降15%
寒冬时节,在平原县人民医院里,平原县开发区五里屯村王春梅正守护在身患糖尿病的68岁老母亲刘连英的病床前,刘连英老人是个老病号,看病曾经给这位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王春梅感慨地告诉记者:“我母亲这个病说犯就是急病,原来没有实施‘先看病,后交钱\’时,她就得在诊疗室等着我们筹钱去。 ”
刘连英一家除了感受到住院的方便、快捷外,更是体会到药品零差价的好处。在刘连英前后几次住院的每日清单上,记者看到,神经节苷脂原价是167元,现价是125元;丹粉原价是37.5元,现价是32.5元……药价最低下降都在15%。 “实施‘零差价\’,对于我们来说,是天大的福音。现在,母亲需药物维持,药价降下来了,每月将省出一大笔药费。 ”王春梅说。
医护水平明显提高
在该院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脊柱及关节外科的病房里,记者看到护士张倩正不停地忙碌着。她解释说:“只要是我上班时间,到病房肯定能找到我。 ”
护士把办公地点转移到病房,是病人的需要,更是护士的职责。该科护士长程莉介绍:“病人从入院开始,一直到出院,包括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甚至为活动障碍的病人洗头、洗脚等特护,都由责任护士负责,平均每个护士负责8名左右的病人。 ”
2012年12月30日,该院新病房大楼正式启用,脊柱及关节外科也要搬迁到新病房楼。孟庆华是张倩负责的一名病人,通过20多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家属与张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搬迁之前,他们强烈要求与张倩在旧病房内拍张合影留作纪念,并把照片发到互联网上“炫耀”。
“明白账”让百姓看病放心
在普外二病区,准备出院的静脉曲张病人王家寅高兴地对来接他的亲友说:“俺现在看病非常放心,住院前就大体知道治病需要花多少钱,再也不用担心费用高了。 ”
王家寅所说的“不担心”,是指该院今年1月1日起新实施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包含了阑尾炎、剖宫产、静脉曲张等21个病种,凡是符合 “临床路径管理”的新农合住院病人,在住院前都与医院签订一份《新农合患者按病种付费治疗协议书》。协议书上明确标注治疗费用。治疗过程中,医生按照事先规范好的流程操作,从术前各项检查,到如何做手术,以及术后的护理程序等全部都有章可循。
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普外二病区主任王振国介绍:“‘临床路径管理\’就像一本教科书,医生必须按照相应流程操作,每项疾病规定的费用基本都在最低位,有效地杜绝了开大处方、做多项检查,给医生带上了‘紧箍咒\’。同时,对于病人来说,花钱更少,治疗更放心,收费更透明化。 ”
平原县计划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继续推向深入,计划到2015年底,把病种增加到50个,届时会有更多的病人受益。
新闻推荐
2月3日,平原县举办首届原创春联大展赛。该活动由县诗书画协会和粹艺阁书画院主办,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烘托节日气氛;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将持续到2月25日(正月十六)。 任俊莉 摄...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