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5月18日,在平原县张华镇朝阳社区广场上,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在鸳鸯板儿清脆悦耳的伴奏声中,将山东快书经典曲目《武松打虎》演绎得淋漓尽致,并将虎的蹿、蹦、跳、跃动作模仿得准确到位,丝毫看不出他已年逾花甲,更看不出他只是位民间艺人。
这位老人叫韩少林,今年63岁,是平原县张华镇韩庄村人。他精通音律,鼓、琴、二胡等乐器样样拿手,会唱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快板书、样板戏等,尤以山东快书最为擅长。
“山东快书是站唱形式,以说唱为主,间以说白,语言节奏性强,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 ”说起山东快书,韩少林俨然一位专业人士。
韩少林说,自己6岁起就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唱。 18岁的时候,他遇到了山东快书科班出身的马士海。虽然距离马士海家30多公里,但痴迷学艺的韩少林不辞劳苦,经常上门请教。后来,他开始跟随马老师所在的艺术团奔走于乡间集市,帮着搬东西、拿服装,为的就是老师表演时自己能随时随地学习。
韩少林没上过学,至今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那些山东快书的段子,常常是听上一两遍他就能记住词儿,再看上一两遍,动作、表情就能学得惟妙惟肖了。 《见面礼》《大实话》《偷年糕》等许多山东快书段子就是那时积累下来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少林时常应邀参加当时乡里的文艺表演队。那些年,他跟着表演队走遍了全镇的每个村庄,由于表演风趣幽默,往台上一站便能吸引观众,很快他就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
在表演中,韩少林还与时俱进地对原有的快书段子进行改编。 “乡党委真正强,书记包村下了乡,团结支书跟队长,座谈会上再商量……”这首改编后的山东快书,一度成为当时张华镇分地到户初期的冲锋号。
如今,各种文艺形式愈加丰富起来,山东快书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是韩少林对其热爱程度仍不减。现在,他依然热衷于自编自演反映农民幸福生活的山东快书,然后到村里的文艺队、农村大集上为大伙儿免费表演。
□相子瑞 陈静 董兆银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任运通 李婧)6月8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兆祝到平原县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及平安乡村队伍建设工作进行走访调研。刘兆祝在网格化服务群众联系点平原县坊子乡查...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