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记者来到宝丽洁公司采访时,正遇到该公司董事长焦文玉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自2000年焦文玉带领几位下岗女工创办宝丽洁公司以来,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该公司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保洁企业,业务几乎覆盖了德州整个保洁市场。
不向命运屈服的下岗女工
1976年,焦文玉出生在平原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进入该县毛巾被厂做了名纺织女工。1999年国有企业改革中,她下岗了。
怀着沉重的心情,焦文玉回到了农村老家。父母对女儿的美好期待变成了万般无奈。母亲说:“孩子,下岗就下岗吧,回家种地也挺好的,找个对象结婚,好好过日子就行。 ”
“我有一双手,能吃苦受累,我要自己创业! ”焦文玉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2000年3月,焦文玉来到市区,拿着仅有的800元,在最早的住宅小区——北园小区租了两间房子,买了一辆旧人力三轮车,成立了宝丽洁公司,开始了创业路程。
最初,她印了一些小广告,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楼上楼下地跑着散发。两个月下来,她脚跑肿了却没揽到几个业务,连买馒头的钱也快没有了。
焦文玉不得不跑回老家,向父母求助。从家里带来米面,自己蒸馒头、吃咸菜、喝疙瘩汤。那段艰难的日子焦文玉至今回忆起来,仍有点心酸。
不放弃的她跑到正在建设的居民小区,找到建筑项目施工经理谈了揽活儿的想法。人家看焦文玉身体瘦弱,让她试试抹缝、清理卫生的工作,价钱是干1平方米5毛钱。
因为没有抹缝经验,焦文玉只能边学边干。施工要求严,她不断遭到批评训斥,并经常返工。跪在地板上不停劳作,一天下来她头昏眼花,两腿发麻。焦文玉没叫一声苦,咬牙坚持下来。
靠信誉占领保洁行业制高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宝丽洁公司的业务慢慢多了起来,需要更多的人加盟。焦文玉首先想的是帮助更多下岗女职工再就业。
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劳务市场上,那些40岁到50岁的女求职者一听说是搞卫生、洗厕所,眉头一皱转身就走。好不容易招到几个人,没干几天也回家了。焦文玉分析出原因,就是人们的就业观念陈旧、爱面子。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人们转变看不起服务行业的旧观念。 “保洁行业有大量社会需求,前景光明,我要把保洁行业做大,带着下岗及没找到工作的姐妹们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焦文玉如是说。
她亲自给新员工讲课,并带她们到一个办公楼示范清扫厕所,蹲下洗便池。她一边干活一边说:“大姐们,看到我怎么做了吗?保洁这个活很好学,没夜班、没风险、累不着,既能挣工资,又能照顾家。咱40多岁了,又没别的技术,最适合干保洁,在家闲着不如出来做些事。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打动了大家,这批女工从此成了宝丽洁公司的骨干力量。
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宝丽洁公司逐渐在保洁行业站稳了脚跟。 2001年9月,该公司承揽到一幢19层楼的外墙清洗业务,那时在德州还没有一家公司敢于承揽这样的业务。焦文玉亲自从19层吊下来,给员工做清洗示范。这一单业务做下来,客户非常满意,她的公司由此奠定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自2006年以来,焦文玉和她的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家庭服务业百强企业等30多项荣誉称号,她当选为全国十二届人大代表,德州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德州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
各级新闻媒体频频报道焦文玉的事迹。面对记者,她总是说:“荣誉称号是上级的鼓励,人大代表是人民给予的信任,我本人没大本事,就是一个普通的保洁工。 ”
在焦文玉的公司里,有一些从农村进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年青人,她时时关心着这些年轻人的成长,专题开会给他们讲理想、讲信念、讲追求,教育他们学技术、长才干。
员工的家里有什么困难,回来告诉公司,公司尽力帮助解决。家长们来到公司看望孩子的,焦文玉都要挤出时间和家长见面,当面夸奖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家长们都说:“孩子到你这里成熟了,在这里工作俺一百个放心。 ”
焦文玉带领她的团队,从最初的4名员工发展成为拥有4000余人的大企业。她专门招收“4050”人员就业,先后有几千名下岗女工在她的帮助下重新就业。
最让焦文玉牵挂的是员工们的安全和健康。特别是员工队伍年龄偏大,一到雨雪天,无论多晚焦文玉总是开着手机,生怕她们回家路上滑倒受伤。直到最后一名员工安全到家后,她才入睡。
“我们公司的员工生活负担重,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我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呵护她们,也希望全社会能理解和支持她们。 ”焦文玉说,“我要借助人大代表的身份多反映弱势群体的心声。 ”
焦文玉带领她的员工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几年来,宝丽洁公司经常开展向困难家庭捐款、扶持困难学生读书、救助残疾儿童等活动,在德州市的很多公益活动中,都有宝丽洁人的身影……
征文启事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把加速膨胀社会财富、提高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与财富有关的创业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本报自今日起开展《创业故事》征文比赛,希望广大读者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推荐更多创业典型,由本报记者和通讯员认真采写,让更多人从他们的创业故事中得到启迪。□见习记者 李俊德
本次征文比赛由长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赞助。
比赛结束后,将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二等奖2名,奖金300元;三等奖若干名,奖金200元,并颁发证书。
投稿信箱:
wangyuheng001@sina.com
(请注明 “《创业故事》征文比赛”字样。 )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郑东岩 本报通讯员 李强“这棵苗得及时扶正,这棵苗得修整一下。 ”6月18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派驻平原县三唐乡“第一书记”工作组负责人、袁家寨村“第一书记”刘玉富来到张言村,查看...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