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德州市中心血站献血车开进了平原县腰站镇,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分发宣传册,其中一名跛脚的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腰站镇残联干事李洪波,也是人们敬重的“献血明星”。
当天,李洪波第一个卷起了袖子,献出400ml热血,这已经是他第20次无偿献血。
32岁的李洪波,出生在平原县张华镇范庄一个普通农户家,母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李洪波7个月大时,村里一个小孩患上小儿麻痹症,身为医生的母亲给小孩治疗期间带着李洪波,没想到他被传染,持续高烧40多度一周不退,医院曾拒诊,李洪波的父母不放弃,带着他奔波于全国各大医院,经医治命是保住了,但是左腿残疾了。李洪波经历了大小20多次的手术,让他深深体会了病痛的折磨。
因此,李洪波从小就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减少患者病痛。 1999年他在德州卫校读临床医学专业,期间接触了一些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了解到鲜血的原理和利弊。 “无偿捐献的血液可拯救千万人的生命,我体会过病痛的折磨,更加了解病人对生命的期盼,我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00年,李洪波在德城区上班,休班期间看望妹妹,兄妹俩在德州市中心广场上闲逛,正巧碰到献血车。他便毫不犹豫地卷起了袖子,并鼓励妹妹也献血400ml。
从那时起,李洪波坚持每年献血两次。他母亲得知后,曾极力反对地说:“你这体格本身就弱,再献血能受得了么? ”李洪波知道母亲心疼自己,便向母亲讲解献血知识,并说“希望用自己的热血,融入他人生命”,逐渐得到母亲的支持。
如今,李洪波家里已有13个献血证,献血量达4000ml,这意味着他将全身鲜血“换”了一遍。为了鼓励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去年他加入德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义务宣讲献血知识。同时,他加入德州义工组织,每到周末总要参与志愿活动服务他人。今年5月份,李洪波在德州血站又进行了骨髓干细胞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李静 王曼曼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胥爱珍 通讯员 李炳勇)10月24日,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部长办公室主任江文胜一行到德州市平原县,就基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调研。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蒋石宝,副市长黄金忠陪同。调...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