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平原县坚持质量效益并重原则,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战略,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坚持要素支撑这一关键,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民生改善首要目标,幸福平原建设稳步推进。为全面反映平原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本报从本期起推出 《读报告看发展》专栏,用数字反映平原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质量,敬请关注。
本报讯 (记者 张娜 通讯员 石金田 王利辉)2013年,平原县坚持把转型升级、做强骨干、培育集群作为着力点,以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加快经济的外延式扩张,以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加速经济的内涵式增长, “点”上抓骨干膨胀, “面”上抓总量扩张,全县财源建设呈现稳趋增长。
骨干企业是区域工业的未来和脊梁,是加快“转调”的引擎和旗帜。今年,平原县以“1515”工程为总抓手,立足产业优势,唱响骨干企业膨胀这一“重头戏”。
年初,平原县首批确定了50家企业,纳入重点培植计划,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成本管理 “三大引擎”提升大企业竞争力,先后实施福洋生物海藻糖、安华瓷业功能吨缸等技改项目66个。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25.3%。
全县纳税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9家,其中过1000万元的12家,过3000万元的4家。史丹利化肥、福洋生物、东鸿制膜、信谊制药、坚石电力等企业,纳税增幅都突破30%。骨干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平原县还强力推进优质项目建设保障重点财源。今年,平原县把项目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总抓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实行重点项目建设集中调度模式,制定项目集中评审、联席会议和落地保障 “三项制度”。同时,瞄准央企、外企和名企,实现企业借梯上楼,转型升级。
济铁平原物流园、嘉施利复合肥、晟合机电、万邦孵化园、瑞茂兴业无纺布、通益水产等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目前全县在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1个,到位资金105亿元。
平原县还引进优质项目蓄足平原县后续财源。今年,平原县开展 “百日招商大会战”,从节能、环保、安全、税收、占地 “五个维度”筛选项目,不断健全完善项目准入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科技含金量和税收贡献度。
由日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年产1万吨稀土铜合金和单晶铜键合丝项目,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被列入国家级 “863计划”,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
今年,全县新签约项目63个,总投资额329.3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7个。中储棉、新都化工、天美电子、日升科技等一批支撑性、拉动性的大项目落户平原县,蓄足平原县后续财源。
短评:今年,平原县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培植优质税源,做到真实家底不虚胖,政绩不人为拔高,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骨干企业膨胀主体财源,优质项目蓄足后续财源,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壮大财力、统筹财力、盘活财力、增加财力的文章,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平原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读数——发现财政增长轨迹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2亿元,增长12.2%;财政总收入完成14.57亿元,同比增长19.8%;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32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16.2%;税收收入完成52438万元,增加21518万元,增长69.6%,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83%,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五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9:54.8:33.3.
新闻推荐
平原县市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市首位,平原县市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本报讯 近日,市科技局经过企业申报、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确定了2013年第二批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名单,平原县山东省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