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2月14日元宵佳节,笔者来到平原县王杲铺镇臧庄村,看到的却是当地农民在大棚里面忙碌的景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俺们一年到头种植大棚,就是大年三十、年初一,也在棚里干活儿。 ”8点半,笔者推门走进了菜农彭风坡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他与家人正往标准箱里装黄瓜。彭风坡介绍,他的这茬黄瓜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底,一棵秧能结17斤,一亩8分地的黄瓜棚可收获10多万斤。 “如今正值旺季,市场供不应求,一斤黄瓜卖到了3块钱,俺已卖了3万多元,这一季能纯挣10万元,但与臧志勇比起来,俺可差远了,他去年赚了14万元! ”彭风坡高兴中带着几分羡慕。随后,他领着笔者来到了菜农臧志勇的大棚里。
见到臧志勇时,他正和妻子冯瑞芳忙着落黄瓜秧。“看电视上天气预报说,明后几天还将会有雨雪,我们正清理该淘汰的老叶子,以免丢失养分。 ”聊起黄瓜大棚的管理,臧志勇来了精神。他从1992年开始种植蔬菜大棚,棚体由小变大,管理技术也日积月累,菜农们都称他为“土专家”。
2012年秋,他投资8万元,扩建了一个长120米、宽12米的蔬菜大棚,棚体全部钢管架结构,可自由升降,棚内还安装了20多盏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 “小太阳”。“我完全按绿色食品黄瓜技术操作规程来管理,黄瓜直接打箱封好,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全都写在箱子上面,出现了问题,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所以咱的黄瓜质量绝对有保证。 ”臧志勇拍着胸脯说。
“元宵节还忙活着呢。 ”10点多,菜农臧书剑和几位菜农从棚外走了进来。“他的黄瓜墨绿色,瓜条儿长,还顺直,每斤能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0.5至0.8元,客户都抢着要,这不俺们都赶过来学习一下新技术。 ”臧书剑竖起大拇指说。臧书剑原先在外地打工,去年回到家乡开始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和臧志勇同处一个产业小区,平常一有啥不懂的问题,就跑来问臧志勇。“我也没啥说的,大棚黄瓜管理一要控制好温度,二是提前防病防虫……”臧志勇耐心地讲解了起来。
“俺们掌握了这些科学管理技术,今年准得大丰收。”菜农们听完臧志勇的讲解后高兴地说。□李静 克礼
新闻推荐
平原国税局——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