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来到王杲铺镇,吸引你停足观望的一定是那街道上咚咚呛呛震天响的锣鼓声和一群群身着彩衣满面笑容的秧歌舞者们;一定是文化大院里三五一伙边弹边唱、紧张排练的文艺爱好者。他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构成了一幅幅文明和谐的美丽画面。
构建文艺大舞台 唱响“四德”主旋律
王杲铺农村文化建设别样红
农民 “当主角”
政府 “跑龙套”
“听说是门外来了我那兄长,在外面生气不进堂房。甭用人说,我可明白了,想必是丈夫郎把他来伤……”11月14日,王杲铺镇第二十一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已是85岁高龄的康荣年老人边走边摇扇,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一曲评剧 《赵良毕借粮》唱毕,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俺八十五了,真没想到能在镇上的大舞台上表演节目,真是赶上好年代了!”康老汉高兴地说。
“我镇文化底蕴深厚,农村文艺骨干辈出,农民文化艺术节历经20余年,由开始发起时的政府作为,到现在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需求,我们因势而动转变角色,由台前退到幕后,把舞台全部交给农民,让他们尽享改革发展成果!”该镇党委书记王长文如是说。
自11月初,该镇组建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按照“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宗旨,精心筹划农民文化艺术节,派出专门人员进村入户指导,选拔出来了一大批原汁原味、具有乡村气息的优秀节目进行展演。在艺术节的带动下,该镇涌现出杨诗庄民间春风文工团、董路口庄户剧团、看水村巾帼文明宣传队等40余支文艺表演队伍,能到开幕式上一展身手,也成了每位文艺爱好者的梦想。
“四德”模范成明星
农村释放正能量
艺术节开幕式上,该镇还对七名 “四德”模范颁奖,全场报以热烈掌声。他们中有全心全意照顾66位老人的镇敬老院院长马清洁,有不离不弃伺候瘫痪丈夫的好妻子姜玉杰,有26年抚养被遗弃智障儿的杨廷明夫妇……在群众心目中,这些 “四德”模范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 “大明星”。
王杲铺镇高度重视 “四德”工程建设,连续两年利用农民文化艺术节的平台,大力宣扬 “四德”模范,在全社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打竹板,站台前,我把 ‘四德\’模范来宣传,衣食住行样样好,敬老院里笑开颜……”这是该镇洼董村农民董秀奎根据 “四德”模范事迹自编自演的快板 《说说咱镇的正能量》,现已传遍大街小巷。各村文艺骨干们把身边好人好事、新人新事,编成歌曲、小品、快板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巡回展演。在陶冶农民情操的同时,倡树了社会正气。各村还设立了 “善行义举四德榜”、文化长廊,书写了醒目文明墙体标语,行走在社区村庄,一股股文明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学做模范、争当先进在该镇已蔚然成风。
文体比赛 “多新全”
阵地建设 “高大上”
该镇的农民文化艺术节于每年的11月中下旬开幕,直至来年的正月十五结束,主要活动有文艺汇演、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拔河比赛和闹元宵民间文艺团体展演等,共持续3个月左右,期间跨越了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为节日增加了祥和、安乐的美好氛围。开幕式结束后,一系列的文体比赛便拉开了帷幕。
在打造文化活动载体的同时,该镇还加强了文化大院阵地建设,划拔专项资金扶持各村建立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配备配齐了文体器材,服装道具一应俱全。每到秋闲时节,村民们便自发来到文化大院里,或吹拉弹唱,或跳上几曲舞,一天的疲劳一扫而空。 董克礼
新闻推荐
平原县1-10月份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4亿元,平原县1-10月份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4亿元
本报讯1—10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4亿元,同比增加7753万元,增长13.5%,超时间进度5896万元。税收收入完成53000万元,同比增加7109万元,增长15.5%。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1.1%,列全市第6位,较...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