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艳云 通讯员 王玲 李洪英 张彬 张梦)
“现在办营业执照太容易了,不到半天时间就能将执照拿到手,速度真是杠杠的!”1月27日,县政务中心工商服务窗口,个体工商户李女士拿到了自已的营业执照。
李女士是实行工商注册“新政”后,来这里办证的第2617户,如今,不到半天就拿到营业证,这种“坐火箭”式的速度,成为新政后工商注册服务速度的“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万众创业、全民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状态下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新常态下,平原积极挖掘国家“政策红利”,对小微企业对口帮扶,为小微企业成长创造优良环境。
来自云南的邓元勤,现在是前曹镇彩之蓝绢花厂的厂长。刚开始创业时,他忧心重重:“听别人说现在办企业手续多,门槛高,家里人认为做生意风险太大,都不支持我创业。”想到这些,他打起了退堂鼓。
但当顺利地办齐所有证件时,这位远道而来创业的外来人,露出了欣喜的笑脸。现在,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邓元勤公司渐入正轨,生意干得红红火火。像邓元勤这种,外地人在平原创业当老板的还有很多。
近年来,平原县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一些曾经在外打工的本地人也开始陆续回乡创业。80后小伙小隋曾在外地与别人一起干室内装修。去年他回到平原开了一家装饰公司,生意做得有模有样的。
平原是全国有名的农民工输出大县,在家创业的人特别少。如何引导这些手中有技术、有资金的打工仔回家当老板,平原拓展创业园区,打造绢花、酒瓶制造、木炭加工、机械制造等十几个特色产业,并搭起服务桥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现在这样多好,既守着家,又能挣到钱,谁还愿意往外跑。”小隋很幸福地说。
缺资金,向来是制约创业的瓶颈。平原县既注开源引水,又重开闸放水,拓宽融资渠道,兴办小额投融资公司,引导小微企业利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进行融资,解决了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去年为企业融资多达2亿元,落实153户小型微利企业备案,减免税款72.1万元。
平原县还为小微企业找“娘家”,成立了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人员培训、融资担保、法律维权、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综合性服务。“我们将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县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平原县结合两区同建,还规划建设了上百个产业园区,让小微企业扎堆成长。龙门办事处成立了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现入驻企业达86家,成功辅导个人创业68家。张华镇不断整合资源,建立了企业创业基地信息咨询平台,实现了小微企业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平原经济升级,这些小微企业更将迎来“春天”。刚刚召开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小微企业是平原产业龙的“龙尾”,在即将到来的羊年里,借助改革创新的东风,平原大企业更将“扬眉吐气”,微企业也将“龙舞九天”。
新闻推荐
报告原文 以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亮点微评 三年前,县委、县政府,树立正确的转调观、资源观、开放观,正确审视县...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