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可不能再叫你‘夏鸭倌\’了,该改叫‘夏老板\’了。”“你们好好学,以后都能当老板。”1月9日,在三唐乡曲六店村夏风德的养鸭场,前来参观的村民和夏风德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村民为什么给老夏改称呼?这事还得从老夏养鸭说起。原来,老夏是十里八乡的养鸭能手,凡是他养出的鸭子,个个都是顶呱呱。之前,老夏的养鸭数量一直在1000只左右,虽说是规模也不算小,但这离老夏的目标还差一大截。老夏的“野心”是要建一个存栏量在1.5万—2万只的现代化养鸭场,但无奈受制于资金、技术、场地等问题,老夏的这番“野心”一直未能实现。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去年10月份,乡领导在下村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老夏的情况,回乡经过讨论研究,决定由乡政府牵线搭桥,引入有实力的养殖合作社,帮助老夏投资建厂。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老夏的养鸭场终于建成,而老夏也完成了由“鸭倌”向“鸭老板”的华丽变身升级。像老夏这样变身升级的农民,在三唐乡大约有2000多人。
近年来,三唐乡通过工业拉动、市场带动、合作社联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帮助农民变身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取得明显成效。
让农民“变”工人。通过招商引资和帮助现有企业膨胀升级,在兴唐产业园和幸福大道工业集中区先后安排了1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家门口转移就业。让农民“变”商人。采取建市场、成立创业基金会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实业公司和餐饮服务业等,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办厂办企业当老板。目前,全乡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多达2000余人。让农民“变”经济人。全乡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帮助农民先后建立起葡萄栽培、大棚蔬菜、蛋鸭养殖、山羊养殖等专业协会11个,发展会员1500多人,形成协会与农民联手创业、一起发展壮大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张立状)
新闻推荐
坊子乡蔬菜标准化催绿“半壁江山”,坊子乡蔬菜标准化催绿“半壁江山”
坊子讯 1月21日一大早,坊子乡宁庄村菜农宁广成将刚刚采摘的400多公斤西葫芦运往叶庄市场,几位客商便围拢过来。因其种植的西葫芦瓜条正、色泽好,很快被抢购一空。“这是沾了标准化种植的光,从种到收,...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