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吴艳云
家庭农场、有机蔬菜、微信卖馒头……这是当前平原县农民生活的现状,也是平原县农业发展现代化的新标志。
近年来,平原县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了平原县农业快速向前发展。所谓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依据这一理念,平原县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实施以工促农、以商带农,打造了平原县现代农业的“升级版”。
“种养加”多基地发展
去年,平原县将目光锁定在种植经济作物上,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整合优势资源,将特色蔬菜产业、瓜果产业作为自己的 “特长”发展,同时严守耕地 “红线”,保证粮食产量稳中有加。数据显示,去年平原县粮食总产量达到97.9吨,新增瓜菜播种面积2.5万亩。
养殖业一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平原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推动农村养殖业向高标准、大规模方向发展;加强对养殖户的引导、帮扶力度,积极发展集约型养殖业。去年,平原县新建提升标准化养殖场多达48个。
两区同建工作开展以来,平原县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绢花、酒瓶加工、机械制造等十几个特色产业,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平台、搭起了桥梁。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优质的服务,使得平原县去年新增个体工商户达2410户。
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多基地发展,保证了平原县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
打造新型“经营体”
农业发展方式的落后是制约平原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平原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各乡镇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农村合作组织,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近年来,农村合作社在平原县蓬勃发展。合作社能够将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在信息、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而且免除了社员种养的后顾之忧,大大提高了平原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抗压力,促进了平原县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去年,平原县新增农村合作社93家。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合作社并不是唯一。去年,农业龙头项目、农业产业园区、家庭农场等经营体系在平原县也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加快农村改革进度
近年来,平原县不断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改革力度,将土地流转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狠抓落实的同时,保证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激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平原县结合两区同建,将流转的土地一方面用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建设适合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园区,让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能够有 “用武之地”,在保证农民有楼住的同时,也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现代化的农业建设已经让平原县的农民尝到了甜头,2014年,平原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2800元。农业是平原县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了平原县46万人口的生存状况。在即将到来的羊年里,我们怎样才能将农业这个 “地基”打得更稳更劳?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应是必由之路。2015年,平原县仍会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新突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嵇磊 实习记者 王宇 )2月11日,平原县举办老干部新春茶话会。马善军、王洪霞、王建民、袁志勇、肖文昌、刘在军等县领导及部分县级老干部参加。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善军主持茶...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