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平原新闻 > 正文

前曹镇前李村“第一书记”驻村后建广场、修道路、上项目 杜书记成了村民“自家人”

来源:德州日报 2018-08-21 10:04   https://www.yybnet.net/

□金吉鑫张娜

“杜书记来了以后,走访村户、整顿村务,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村里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 ”近日,平原县前曹镇前李村村民张富海说。他口中的杜书记是平原县审计局派到前李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杜洪卫。

驻村两年间,杜洪卫将一个村困民穷、环境脏乱的村子,变成了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先进村。

村民把他当成“村里人”

杜洪卫驻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田间地头,他看到耕地播种的村民,就帮着撒种;看到施肥打药的,就帮着拎水;看到三五成群休息闲聊的,他也把腿一盘坐在地上一起拉家常,唠唠生产生活情况。半个月的时间,他共走访村民100多户。

在杜洪卫看来,深入田间地头比在狭小的办公室工作更“有意思”,他很快和村民熟络起来,村民们看他的眼光也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切。“在俺们眼中,他就是‘村里人\’,是自家人。 ”村民刘长友说。

打造干事创业的党支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优秀的村党组织是一个村发展的车头,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基。杜洪卫驻村后,加强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座谈会、谈心会等各种教育活动,多次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同时,杜洪卫帮村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杜洪卫还积极发展年轻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经过两年努力,前李村党组织成为了能干事创业的队伍,成为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上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刚驻村时,村里没有产业,没有村集体收入,杜洪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杜洪卫协调县审计局、县扶贫办,为前李村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20多万元,建起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村办公室屋顶安装5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预计每年会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多元。他带领村民入股平原县正喜园家庭农场,该农场占地200亩,投资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25个。入股该农场后,入股村民每人每年可增收万余元。

村容村貌大变样

“环境好了,老百姓才能心情舒畅,才更有干劲儿。 ”杜洪卫说。与两年前村容村貌相比,现在的前李村大变样。他带领村民挖掘垃圾池3处,摆放垃圾箱18处,对村内“三大堆”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杜洪卫还筹集资金硬化村路800多米。他整理村闲散宅基地,利用村庄房前屋后、街道两旁,种植了法桐、国槐、白蜡1000余棵,这些树木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环境,预计每年会给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多元。“物质和精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杜洪卫多方奔走,争取专项资金18万元,新建了红白理事议事大厅、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800册,并将办公场所前面的小广场进行平整和土地硬化,安装了两个篮球架。办起了广场舞大赛等文娱活动,丰富了农闲时村民的精神生活。

去7月,在一次查体中杜洪卫被诊断患有癌症,但病魔并没有把他压倒,反而让他更有干劲。“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村民们多做点事情。 ”杜洪卫说。他化疗后休息了20天,就又回到村里继续工作。如今,前李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也找到了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的路子,前李村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新闻推荐

平原县创新举措打造海铁联运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添活力 火车拉来“内陆港”

□张海峰报道满载集装箱的平原号班列“整装待发”。□本报记者张海唪本报通讯员金吉鑫张大伟...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前曹镇前李村“第一书记”驻村后建广场、修道路、上项目 杜书记成了村民“自家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