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讯 (侯刚 郑军 王小燕)尽管遭遇了60年未遇的秋冬春连旱,但在齐河县粮食高产创建10万亩核心区里,灌浆的麦穗齐刷刷地铺向地平线。 “得益于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全县110万亩小麦不仅挺过大旱,而且长势普遍良好,今年平均亩产预计增长5%,有望实现单产、总产九连增。”齐河县委书记魏洪祥说。
齐河把粮食生产作为保安全、惠民生、强基础的重中之重来抓,探索出一条以10万亩核心区为突破口、以50万亩示范区为牵引、辐射带动全县120万亩粮田整建制高产创建的新路子。去年该县以山东排名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县和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
去年以来,该县在焦庙、刘桥等3个乡镇,统一规划了10万亩耕地,实施高产创建核心区建设工程。他们先期开工5万亩,投资4300万元,疏挖沟渠240多公里,硬化道路76公里,修建桥涵500多座,新打机井近千眼,建设林网80公里,实现了“沟渠路林结合,桥涵闸井配套,旱能浇、涝能排”。二期投资4200万元,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工。县财政还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核心区内的小麦生产实行免费深耕、免费宽幅精播补贴,统一深耕率、统一宽幅精播率均达到了100%。去年,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64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1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28公斤,成为全县高产创建样板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区和统一服务先行区。今年4月6日,山东省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召开,推广了齐河经验。
在刘桥乡高产创建示范片,从种苗到施肥,几乎每天都有农民自发来参观。西杨村村民潘兴华高兴地说:“以前搞示范田,都是在一两亩地里施足肥,下足种,虽然产量高,但不可信,不可学。如今高产创建田敞开了让俺们学技术,俺们算是信服了。 ”该县还聘请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知名教授当“高参”,每个乡镇建立10人以上的农技推广队伍,各示范区每村选择10个科技示范户,形成了“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队伍,逐级培训帮带,使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100%。
“抓好水利建设,就是抓住了农业生产的命根子! ”去冬今春,该县按照高产创建核心区的标准,先后投入1亿多元,治理骨干河道12条、引黄干渠清淤91公里,清挖农田沟渠1100公里,新建、改造桥涵1305座,引黄灌溉率达到95%;机井达到1.2万眼,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100%。 “今年,全县小麦虽遭遇大旱,但由于能够及时浇灌和科学管理,一、二类苗仍然达到96.4%,其中一类苗占64.9%,高出常年平均值35个百分点。 ”该县高产创建技术负责人马仁元说。
新闻推荐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力推进跨越发展·动态篇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