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笔者慕名来到齐河县胡官屯镇大李村,采访绣出《八骏图》的残疾人张海霞时,正赶上她擦拭新装裱的《八骏图》。 “八骏图,是我最困难时付出最多心血给丈夫和孩子织的‘无价之宝\’,给多少钱也不卖。 ”她深情地说。
张海霞,祖籍河南省南乐县福堪乡郁家村人,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行动不便。从小聪明伶俐的张海霞受母亲熏陶酷爱上了织绣,但那时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织品材料,没能实现绣十字绣愿望。
QQ牵红线,不远千里嫁给中意郎。在老家,张海霞多次与同村的姐妹们去附近工厂应聘,但因身患残疾每次都被挡在门外,为此也没少掉眼泪,上网聊天成了寄托希望的全部。 2007年4月,张海霞在QQ上无意间认识了远在威海服装厂打工的李学文。也许同患小儿麻痹症的缘故,两人聊得很投机。三个月后,她不远千里来到威海找到李学文,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年底,两人回到齐河县李学文的老家举行了婚礼。共同的命运使得张海霞更能够读懂和珍惜丈夫的爱。在一次谈话中,她得知丈夫想要一个能纪念两人姻缘、祝愿宝宝健康出世的《八骏图》后,就一直深记在心。
聪明健康的女儿李齐豫出生了。这时,张海霞决定圆丈夫的梦想,便向父母借了 150元到县城购买了十字绣材料,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八骏图》织绣路。
“海霞,快看看齐豫去,她和涵涵、亚男在路边玩时掉沟里了。 ”正值张海霞专心绣《八骏图》时,外面传来邻居的呼喊声。她慌忙撂下手中绣针,一瘸一拐地拖着左腿“挪”向女儿出事的地方。当女儿被拉上岸后,她瘫坐在了地上。 “像这样的事情很多,有几次在慌乱中被摔倒。我摔倒多少次都无所谓,可是为了绣《八骏图》,照顾孩子不够,真觉得对不起她。 ”张海霞说。
为尽快绣完《八骏图》,给在外打工的丈夫一个惊喜,张海霞经常熬到深夜。一天晚上12点多钟,正在忙着织绣的张海霞看到小齐豫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一直说梦话,张海霞一看,原来女儿发高烧了。她拖着残疾身体急忙将女儿背到村卫生室,直到孩子退烧,才松了口气。
长时间一个姿势绣《八骏图》,残疾的左腿使张海燕极度难受。为让丈夫早日看到绣完的《八骏图》,她一天最长时间能绣15个小时。她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腿疼得难受,抖动的绣针扎到手指上滴出鲜血。
冬天,由于自己行动不便,屋里炉子经常灭,她就索性不顾冻伤的双手,一针针地绣。酷夏季节,温度高达30多度不说,苍蝇、蚊子也叮咬她的脸颊、手臂、腿脚……她就脖子上搭条毛巾,身边放一个蝇拍,汗多时擦汗,叮得难受时就拍打一下。 《八骏图》的一针针、一线线都“渗透”出这个残疾农家女的执着。
整个《八骏图》用了两年时间,共绣了20多万针。张海霞永远也忘不了绣完最后一针的时刻——2012年5月2日15点20分。当刚绣完最后一针还没来得及捽断线,她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给远在外地打工的丈夫打去“报喜”电话。听到丈夫高兴的话语时,张海霞将《八骏图》紧紧地抱在怀里,眼角浸出了泪水。
□郑军 宋宜广 郭士民
新闻推荐
近日,齐河县“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艺晚会,在该县文化中心广场举行,晚会主题为“唱响红色经典 发扬延安精神”。演出在架子鼓表演《我相信》中拉开序幕,整台晚会荟...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