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干部大走访、双千干部抓帮扶、双百干部当“第一书记”,今年以来,齐河县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田间地头,当“三员”,比作风、拼服务、解难题,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交口称赞。
听民声、访民情,当“调研员”
今年初,该县科技局副局长陈仲才到县经济开发区走访时了解到,齐河天泰塑木材料有限公司曹登勇研发出了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专利技术,但由于企业的条件所限,一直无法形成批量生产。陈仲才回来后,立即建议县里尽快帮助企业解决场地等问题。
实现三年倍增的奋斗目标,需要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政策措施落实效果如何?群众有什么困难和建议?齐河县组织万名党员干部当“调研员”,通过走访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县1400多个基层单位、19万户群众中,发放便民服务卡,填写走访记录表,问需求策;经部门汇总后建立民情档案,制定措施,扫除障碍,解忧克难;对于重大问题,县里建立排解台账,实行销号制度。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涉及发展、民生、城建等10余个方面。
办民需、解民忧,当“办事员”
“高科技研发项目难寻孵化地。”曹登勇提出的问题颇具共性。自今年4月起,该县投资3000万元建设全市唯一一家正式注册的县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签约企业达到10家,其中即包括齐河天泰塑木材料有限公司的利用废旧塑料年产200万平方米的塑木型材加工项目。
真抓实干,有诺必践,既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又是锤炼作风的生动体现。该县实施“双千干部大帮扶”,组织31名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每人联系一个乡镇、1个社区(村),82个县直部门结对帮扶82个基础差或发展任务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2000多名机关干部与2379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2358件,帮助981户贫困户新上致富项目。
公开服务承诺,明确办理时限,落实首问责任制,实行整改销号制度……今年以来,全县围绕群众在教育、供暖、住房等方面的难题,实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县第五中学、城区供暖扩容改造等12件惠民实事。
帮民富、转后进,当“指导员”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当前少数社区(村)和企业党建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管理不优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全县选派了200名“第一书记”,到一线攻坚克难。
“‘第一书记\’干什么?就是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怎么干?就是摸实情、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建制度。”县委书记魏洪祥说。
“第一书记”一头扎进基层,调查研究,找准定位,寻求突破,结合本单位和自身优势,各显身手。帮助62个社区(村)调整产业结构,37个后进党组织实现初步转化。该县人社局干部张立新到大黄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后,不仅帮着建强社区党支部班子、完善了党员活动室,而且针对劳动力择业难的现状,协调3万元资金建起人力资源社区保障站,与县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发布用工、培训信息,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一次性推荐11人到德百集团工作。“现在的干部不拿架子,办事干净利落,让俺们觉得很亲切。”领到用工协议的社区居民杜翠萍说。□侯刚 郑军 石勇
新闻推荐
征求群众意见督促改进作风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