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齐河新闻 > 正文

由村庄到社区的跨越,由村庄到社区的跨越

来源:德州日报 2012-12-01 16:35   https://www.yybnet.net/

新型农村社区,既不同于以前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更不同于城市社区,是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开创的一项崭新事业,具有丰富的内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实质就是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使广大农民群众不用离开家乡、土地,不用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就地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市农办负责同志分析说。

农民得利益是试金石

走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社区,只见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办公楼、健身广场、超市等各种设施齐全,随便走进一户居民家中,水、电、暖、天然气、有线电视、宽带等畅通。 “现在,社区集体净资产达5亿元,每家都住上了三室两厅两卫的大房子,每人每月都领取330元的生活补助,仅个人股份资产有的户就达八九十万元,过的日子让城里人都羡慕。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其增说。

改革开放以来,德州市广大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千千万万农民依靠辛勤劳动,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村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并没有大的突破,特别是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出现了“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广大农民渴望过上舒适洁净文明现代生活的愿望特别强烈。所以,农民得不得利益、居住生活条件有无大的改善,成为评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成败的试金石。

德州市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把两区同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总抓手,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复杂局面,最终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农村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30多年前,德州市农民出于填饱肚子、过上温饱生活的愿望,率先进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举摘掉了穷帽子。当前,广大农民期盼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样出于农民高度的自觉自愿,让农民始终成为改革的主体和受益者。

“从村庄合并、选举社区‘两委\’班子、制定社区规划,再到拆迁补偿、新楼房户型设计、建筑施工,每个环节都要征求群众意见,凡是群众不同意的,坚决不推进、不动工。 ”夏津县康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万平说。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目标

告别平房住楼房,洗澡用太阳能,购物去超市,锻炼去健身广场,就连办户口、存钱、看病都不用出社区。11月23日,历数搬进社区后的好日子,齐河县洪州社区76岁的居民李庆顺说:“咱老百姓过的日子,跟城里人没啥区别。 ”

洪州社区由7个村组成,社区居民5000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11年8月搬迁入住。社区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和“八通八有”综合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储蓄所、警务室、文化大院等。 “城市里有的俺社区都有。 ”李庆顺说。

一些人简单地认为,盖几栋楼房,让农民集中居住,就是农村社区,其实这是错误理解。 “为什么要进行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解决好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问题,让农民能和城市居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平原县农办有关同志介绍说。以平原县为例,2009年前该县有876个行政村,平均人口不足400人。如果“就村建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就像“撒芝麻盐”,收效甚微。

记者到武城县李善屯社区采访,该社区由3个纯农业村合并而成,在建设过程中就遇到了供气、供暖难题。 “我们建设秸秆气化站解决群众生火做饭问题、打地热井为群众解决冬季取暖问题。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不能让农民上楼后生活质量受影响。 ”该社区负责人介绍。

从全市层面讲,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从硬件、软件两方面都做了规定。硬件方面,要达到“五化八通八有”要求,“五化”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八通”即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油路、通宽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八有”即有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室、警务室、超市、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软件方面,开展“十进社区”活动,即民政残联、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兵群团、社区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洁、文化体育、农业科技、综治调解等公共服务管理项目全部进社区。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闫王张社区,距离中心城区位置较远,多年来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齐风华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由村庄到社区、由农民到市民,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部分向二三产业转移,留下的人也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为此,该社区同步规划了居住区、商贸区、农业科技区、工业区,引进鲁果5号核桃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实现了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步转型。

“如果农民住进社区,搬上楼,还像以前那样夏天背着药桶去地里喷药,回到家满脚泥巴,秋天赶着牛车去犁地,回来时车上装满了玉米秸,那还不如住原来的平房。 ”在采访中,一位基层干部诚恳地说。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德州市确定了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的思路,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两个转变”,既让农民住得进楼又让农民住得起楼。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德州市共规划农业、工业、商贸产业园区1538个,目前已开工建设876个,解决了大批社区农民就业。

王庙社区产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该社区位于平原县王庙镇政府以北,平苏公路两侧,园区内配套设施实现了 “七通一平”,先后有恒丰纺织、瑞博服装、广源木业、山里红果酒、金龙酒业等项目入驻,总投资额达到5亿多元。该产业园区与王庙社区同步规划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社区居住,园区打工”,成为两区同建的典型。

□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金吉鑫 许威力

新闻推荐

齐河1.5万老农保并入新农保,齐河1.5万老农保并入新农保

齐河讯 (肖荣峰)“这个《农村养老保险手册》已放了十几年了,还以为没用了呢,没想到今天能和新农保合到一起。”日前,来齐河县人社局办理新老农保衔接手续的农民刘大爷高兴地说。近日,齐河县开展了老农...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康善喜,康善喜2012-12-20 17:11
猜你喜欢:
评论:(由村庄到社区的跨越,由村庄到社区的跨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