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村里的慈善新风公益基金,要不然孩子的学费都没有着落。”5月25日,庆云县徐园子乡花牛赵社区贫困户张洪深拿着2000元救助金感激地说。
去年3月,本着“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倡导新风、兴办实事、推动发展”的理念,庆云在全市率先推动农村社区(村)建立慈善新风公益基金,旨在推进农村朝阳助学、移风易俗、孝德评选、公益救助等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有68个社区(村)建立慈善新风公益基金,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总额达92万元。
慈善新风公益基金由县慈善总会牵头、乡镇分会组织、村级工作站发起,主要由社区(村)内外创业有成的企业家、经商大户、种养大户、普通村民自愿捐助成立。捐款坚持公开透明,捐助地点设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备专门监督人员管理,并对捐款人现场开具明细票据,并定期公开。同时,对捐款票据同捐助资金一同交乡镇代管中心统一管理。
“慈善新风公益基金实行科学规范管理,每一分钱都亮在明处、用在实处,让老百姓心里明明白白、踏踏实实。 ”该县民政局副局长齐占廷说。
庆云县积极探索基金管理新思路,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该县对慈善新风公益基金收入科目进行单独核算,所有新捐助资金都要在慈善分会的监督下交乡镇代管中心,代管中心将资金存入该社区(村)开户行,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得设账外账和私自存储。
同时,该县致力规范“用钱”,由村民议事会集体研究资金使用事项,在征求群众意见后,由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村社区、村负责人签字后,向乡镇代管中心申请领取资金,基金的收入、支出、使用和管理中不得含有其他因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村民议事会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要全程参与基金运作,对收入、支出、使用每个环节的明细全程公开,并留存影像资料。
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基金资助因病因灾致贫家庭26个、困难大学生20多人。□本报记者李根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孙艳东 徐洪雷
■点评
庆云县委书记侯有喜——
破解文明建设资金瓶颈
资金匮乏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瓶颈之一,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对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庆云县结合自身商贸物流产业发达、在外经商大户多的实际,以社区、村为单位创新成立慈善新风公益基金,以此作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合理合法吸纳社会资金、科学规范管理使用,用于引导社区新风尚、好媳妇好婆婆和五好家庭孝德评选、村容村貌整洁等公益性活动发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新闻推荐
庆云镇——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