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东岩本报通讯员胡海霞孟凡清
今年9月,庆云县公安局民警利用大数据帮助八旬老人刘继花找到失散25年的亲人。 11月6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于松岩就此事作出批示:“庆云民警牟昆鹏同志为流落25年的老人寻找亲人的事迹应大力宣传,这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和大数据在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11月11日,记者来到庆云县公安局,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今年4月,庆云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鸿福苑警务室的社区民警牟昆鹏到县社会福利中心走访时发现,一位名叫刘继花的82岁老人没有户口,而且经常念叨想念家人。经了解,老人于25年前随家人去天津探亲,在天津市区与家人走散,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和包裹也不慎丢失,由于身无分文,又没有文化,家乡口音浓重的刘继花老人沦落街头。在天津打工的庆云县尚堂镇大胡楼村村民胡冲阁偶遇老人,帮其寻找亲人多日未果,便带着她回到庆云继续查找。
由于刘继花老人记性不好又不识字,浓重的家乡口音说不清详细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寻亲之路屡屡受挫。无奈之下,胡冲阁收留了老人。后来经村里人撮合,刘继花老人与村里的单身老人胡英阁结为夫妇,相依生活。 2010年6月,庆云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年岁已大的刘继花夫妇符合五保供养条件,住进了福利中心老年公寓。
了解老人情况后,牟昆鹏马上向城关派出所教导员栾泳汇报,并在公安户籍系统数据库中查询老人的信息,然而数据库中查无此人。民警根据老人浓重的胶东口音和家庭住址中的“山”字进行查询,也没有明显效果。通过不厌其烦地聊天,民警得知她大儿子名字里面有一个“斗”字,民警便利用省公安厅“警务千度”平台的模糊查询功能,查出107个带“斗”字的人名,又在户籍系统数据库中把这些人的照片和信息全部打印出来给老人看。在看到“孔祥斗”的照片时,老人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就是和她失散25年的儿子。
民警立即与身份信息上标注的日照市莒县龙山镇派出所联系,并找到了孔祥斗。经他确认,刘继花正是自己的母亲。 9月24日,刘继花老人的子女驱车从日照赶到庆云,见到失散25年的母亲。后来,老人子女将她接回了日照老家。
庆云县公安局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并非偶然,他们在全市县级公安机关率先成立了独立的信息通信大队,专门负责信息通信保障、公安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2014年,该局数据库接入省公安厅“警务千度”平台,多次组织全局民警进行培训,确保每名民警都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平台。该局升级大数据深度应用系统,整合本地社会资源数据35类160余万条,提高了本地数据库系统智能化水平。
新闻推荐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育恒邓静嘉宾简介:陈志亮,1962年生,庆云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山东鲁丰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庆云县政协常委、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先后获得全国...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