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坤
本报通讯员
刘文高忠祥杨海
摄影报道
“这份报告太笼统,你辛苦再细化一下。 ”“刘某那个案子必须跟紧,年前一定要判出来。 ”“这份材料证据不规范,再修改修改。 ”12月29日上午9点,上班刚半小时,黄平亮已经陆续安排处理了几项工作,而此时,他的手机和办公室的座机铃声仍此起彼伏。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天忙碌不暇、加班加点对黄平亮来说是常态。而不熟悉他的人又有谁能想到,这个身形单薄却精神抖擞的汉子却是一个被病魔宣判过“死刑”的人。
现为庆云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的黄平亮从检31年来,先后主办职务犯罪案件近百件,件件都是铁案,身染重疴仍坚守办案一线。 24次立功受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佳反渎局局长、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今年11月12日,被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对许多人来说,黄平亮是一个“奇迹”。 1966年10月,黄平亮出生在庆云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10岁开始练杂技,曾当过工人、司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全国模范检察官。
“奇迹”离不开努力。黄平亮的书柜里塞满了金融、法律、心理等各类书籍,有的磨出了毛边,有的已经泛黄,几乎每本书上都做满了标记,而书柜下方的橱子里,被各式笔记本塞得满满当当。“咱起点低,就得笨鸟先飞,多学多练。 ”凭着这股拼劲,没进过大学校门的黄平亮靠自学先后取得法律专业大专、本科学历,成为全省闻名的“泥腿子办案专家”。工作中,黄平亮更是冲在前面、勇挑重担,是大家眼里的“拼命三郎”。
可就是这样一位“拼命三郎”,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无规律饮食,2007年患上了胃癌,不得不切除全部胃组织。
顽强的黄平亮并没有被病魔击垮,出院第二天,他就出现在办公室,扑到案子上;每天上班他还是早到半小时,打扫卫生、安排一天的工作;单位节假日的值班表上,他从不缺席。“因为患过重病,生活上要克服很多困难,但在工作上他却从没有特殊要求,甚至比别人更努力。我们由衷地敬佩他。”同事们都被黄平亮的顽强乐观精神所感染。
由于胃组织全部切除,黄平亮每天必须吃六七顿流食。每次饭后,还要用手按摩肚子,1个多小时才能将食物消化。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买了一套小电锅放在办公室,饿了就煮点面条、泡点饼干。遇到外出调查取证,吃流食不方便,他就随身带些饼干、糖块,随便吃点应付一下,经常又累又饿几近虚脱。
晚上7点多,一天的采访即将结束,黄平亮匆忙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一豆灯光下,面对棘手的案卷,黄平亮的眉头又紧锁起来。虽然脸色疲惫,但他的身影却越发挺拔。“我虽然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现在,我比过去更加珍惜生命,只要能多活一分钟,就要奉献六十秒。我愿意尽最大努力多干点工作,多办点案,用生命守护公正。 ”黄平亮说。
新闻推荐
庆云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庆云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庆云讯 (杨光朋 吴海燕)临近年终岁尾,庆云县人社局、住建局、公安局等8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自1月份起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活动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服务...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