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清本报通讯员杨敏
当他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就告诉自己一定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们信赖的好老师。 34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就是庆云县崔口镇大齐中心小学教师常洪智。
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 ”这是常洪智常说的一句话。
1981年,常洪智毕业后,怀揣梦想,来到了庆云县崔口镇大齐中心小学。刚刚毕业的他,被任命为班主任。为了当好班主任,他常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取经,并与学生真诚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从教学、生活中给予学生无私的爱。
转学来的天博(化名)是个不折不扣的调皮鬼,和老师顶嘴,欺负同学,常洪智曾多次与他谈心,效果并不理想。直到有一次,常洪智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天博搀扶着一个老人,了解到调皮的他,其实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第二天,常洪智到天博家家访。天博以为常老师是来“告状”的,躲在门后偷听。出乎意料的是,常洪智主要谈的是他在学校进步的点滴。从那之后,天博按时完成作业,再也没有欺负过同学。
学习成绩不错的晶晶(化名)不爱与人沟通,常常独来独往。通过调查,常洪智了解到,晶晶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她一直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不会和孩子沟通,晶晶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为了让晶晶融入班级,常洪智在调座位时,把晶晶安排在班里较活泼的女生四周,并经常布置团队课外活动,让晶晶当队长。慢慢地,晶晶变得爱说爱笑。
探路课改受肯定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常洪智从课堂提问、布置作业等方面给他们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并进行分类评价。他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创建了“小组互动式”教学,让学困生和优等生穿插排列,共同提高。
在高效课堂尚未推行,传统说教仍是课堂教学主流的当时,这样的大胆尝试,不仅让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感到惊讶,也让学生家长们心里没底儿,甚至有人想把孩子转到其他班级。
“如果班里拖后腿,我立刻辞职。”看到常洪智的信心和倔劲儿,学校领导点头认可。得到学校的支持,常洪智的劲头儿更足了,他常常修改教案到深夜,钻研教学模式,讲课时采用启发、协商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中,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期中考试时,常洪智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和综合考核位于全镇前列,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常洪智不仅对学生如此,对学校里的年轻教师,也是关怀备至。
学校有几名年轻的外地教师,由于离家较远,回家的次数不多,常洪智就经常让他们来家里吃饭聊天。“我们遇上烦心事,都爱找常老师说说。 ”教师李杰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没带厚棉被,冻得生了病,来探望的常洪智见状,二话没说从家里抱来了两床厚棉被。
作为学校数学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常洪智积极参与“青蓝工程”,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常常加班加点地为他们修改教案,每次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他都认真听课、评课,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分享给他们。在他的指导下,很多青年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常洪智把这一切归结为责任,“作为老大哥,我有责任照顾他们。 ”
新闻推荐
庆云——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