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程元辉,庆云县中丁乡教办主任,历任中丁乡开发区小学教师、马周小学校长、中丁中学校长,主持的“双自主”省级课题荣获省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德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连续5年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师流动性大、学生中留守儿童多,像很多偏远的农村薄弱校一样,庆云县中丁中学面临着以上两大问题。但是,近年来该校新教师快速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中丁中学是如何做到的?记者采访了中丁乡教办主任、中丁中学原校长程元辉。
高效团队促教师快速成长
记者:教师流动性大,对教学工作有哪些影响?
程元辉:我2010年至2015年任中丁中学校长,5年时间里,学校的老师几乎更新了一遍,基本上每年来七八个,每年走七八个。新来的老师多数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如何开展?
程元辉:2010年时,学校只有20名教师,按照常规同年级教研肯定行不通。于是我们将老师进行团队划分,语、数、英各一个团队,“政史地”“理化生”分别为一个团队,这样分为5个团队,每个团队4个人,有利于老师开展教研。
同时,我们实行“双自主”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推动教研,使每节课上课的老师和评课的老师都有依据,政治老师能给历史老师评课,物理老师也能给化学老师评课,真正实现了异课同组教研,并且使新教师通过该模式快速步入正轨。
记者:那么,学校是如何调动老师积极性的?
程元辉:我们对每个团队进行捆绑式评价,比如一个团队在考核中排名靠前,团队中的每人都加分,如果排名最后,每人都扣分。这样就解决了职称高的老教师没有动力或是新教师工作态度不认真、容易浮躁的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新教师主动到别的班去听课,老教师主动带新教师教研的情形。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课堂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记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怎样才能使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升?
程元辉: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改革,需要老师树立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来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记”,然后是一轮一轮做题、训练、点评,课堂沉闷压抑,无法吸引孩子,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们探索出“双自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自主管理、自主学习。
记者:这一模式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程元辉:最初推行这一模式时,学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学方法传统而落后,经验主义紧紧束缚着他们。很多教师仍然把教学质量简单地理解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师自身表达能力的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更谈不上师生的有效互动。
因此,我多次召集老师们开会,通过集中学习、个别谈话,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共同研究详细的课改方案。逐渐地,老教师被我的诚意打动,决定慢慢尝试、转变。
记者:具体到课堂上,教师怎样展开教学?
程元辉:老师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他们提供学案、学习方法,让其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在小组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老师讲得少了,学生却获得的更多了;老师管得少了,学生却更自主自觉了。
重视“自主能力”,班级事务学生做主
记者:这种模式,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包括自主管理,为什么要让学生自主管理?
程元辉:农村学生留守儿童较多,我们学校现在有500多名学生,80%以上的学生是住校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学校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程元辉:我们所提倡的自主管理不是部分学生管多数学生,而是人人参与管理,每个学生都要在管理中确定自己的岗位,找到自己的地位。比如,我们的班级管理中,不再是传统的周一至周五轮流值日,而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分管工作,将班级管理中的任务承包到每一个人。
成立团委学生会,分为学习部、纪检部、卫生部、体育部等,从课间操、课间活动的组织,到校园纪律、环境卫生、宿舍餐厅的管理等,都由学生自主组织管理,让学生真正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新闻推荐
团市委到庆云尚堂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团市委到庆云尚堂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本报讯(记者刘臻通讯员范宜超)6月29日,团市委组织爱心企业到庆云县尚堂镇西郎坞村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贫困户。每到一处,工作人员都认真询问困难党员的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向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并...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