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云县中丁中学,有这样一位“神奇”的英语老师,她把日常生活带进课堂,坚持每节课给孩子们一个惊喜,带给他们快乐。
她就是姜延辉。从教6年,姜延辉总说自己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但在同事们眼里,她成长迅速,早已是一名家长认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精雕细琢每节课
2010年9月,姜延辉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站上心爱的讲台。“学生喜欢你的课,知识才能灌进他们心里! ”姜延辉还记得第一次走下讲台时,听课的老教师说的这句话。“琢磨”课是姜延辉每天的必修课。她读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每次学习、培训,她都第一个报名,想多出去看看、学学;没课的时候,她就搬把凳子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不厌其烦地做笔记、写心得。
姜延辉把每节课当成示范课,精雕细琢。“有时一节课要准备两周,设计课件、制作教具,还要结合当时的热点。 ”姜延辉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她为每一届孩子设计的课程也是不一样的。
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
“学英语最怕不开口,只要常说,水平就能提上去。 ”姜延辉说,英语教学接地气,让孩子们敢大声地说出来,不知不觉中就能记住单词、学会语法。
姜延辉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模拟对话、畅所欲言。“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故事,不仅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还能培养发散思维。 ”姜延辉说,在特定的场景下,孩子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会主动查找词汇,进步很快。“姜老师的课堂‘百变\’,每节都有惊喜,不断给我们新鲜感。”学生杨晓雪说。杨晓雪性格内向,每次回答问题声音都很小,姜延辉就经常给她答题的机会,不断鼓励。融入课堂,有了自信,杨晓雪很快成了英语学习的小能手。
她像挚友,也像妈妈
中丁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姜延辉的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对待这些特别需要关爱的孩子,她就像妈妈一样。“我要做孩子生活上的母亲,学习中的严师,交往中的挚友。”姜延辉一直这样要求着自己。
姜延辉班里有个孩子叫李小鹏(化名),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母亲改嫁,他性格内向自卑,学习跟不上,也不爱说话,像班里的“透明人”。姜延辉知道后,每天抽时间给他补课,还经常给他买些学习用品。慢慢地,李小鹏的成绩上来了,人也开朗了很多,看到这一切,姜延辉特别开心。
多年的付出,姜延辉收获了学生的喜爱,荣获庆云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屡次在优质课评选和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本报记者 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 王练
新闻推荐
尚堂镇——
庆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