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武城新闻 > 正文

秩序(外一篇)

来源:黄山日报 2018-01-31 17:43   https://www.yybnet.net/

□王国华

弟子子游出任武城宰,孔子问他那里有什么人才,子游答,有一个澹台灭明的人,“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肯定澹台灭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没有公事的时候从不到我的住处,我是他的上司,而他不巴结我。一个是,他走路从不走小路。所谓“行不由径”,径就是小路。这个说法得到了孔子的认可,因为后来澹台灭明也成了孔子的弟子,虽然他长得很丑。

弟子们记载孔子言行,说他“割不正,不吃”,“席不正,不坐”,进食时,食物切割得不整齐,不方正,不吃。如果大大小小,一团乱麻一样堆放在那里,即使美味无比,也不迁就。就坐前,一定把席子摆得端端正正,否则不会坐下去。

行不由径,割要正,席要正。三件事,看上去都有点无厘头。但三件事之间又有着隐秘的联系。即,分寸感与秩序感。

从现实角度考量,很多自我约束行为,有其实际意义。比如,走小路,抄近道,诚然提高了时效,但风险系数也在提高。小路两旁草木丛生,隐藏着蛇虫之类毒物,不小心就会被咬伤;因为走的人少,小路上的坑坑洼洼要多一些,可能会崴了脚。相反,大路宽敞明亮,危险状况一目了然。“割正”亦然。食物切割的乱七八糟,虽然味道没变,但吃起来心情会受到影响。一份赏心悦目的饭菜跟一份胡乱摆放的饭菜,给人的心理感受能一样吗?日本人的美食名气不小,跟他们重视细节不无关系。他们重视颜色的搭配,食物的形状,摆盘,甚至刀在鱼身上的划痕都有讲究,做味增的豆子都是一粒一粒的选出来的。“味增”是一种豆酱,作为原料的豆子是大是小并不影响做出来的品质,但这是全方位的“割正”,或者说,“割正”是简化了的、符号化的美食准则,以此要求自己,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席正”亦如是。一个人坐得歪歪扭扭,或许会影响别人对其内在的判断。今有“外貌协会”,看脸行事,古代并不比今天高明,第一印象也产生作用。看你第一眼就不爽,你的意见,提出的想法可能就会被别人毙掉。

基于利益考量的条条框框,逐渐进化、完善,形成了规则与秩序。这些秩序,就是日常规范,所谓“礼”。它们约束着人类的言行,帮人类规避掉一些潜在的风险。

而在我们的历史实践中,有些行为是专门针对条条框框的,以打破传统为荣、为乐。你让我把衣角扯平,我偏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你让我定时沐浴,我偏扪虱而谈,一边在裤裆里抠虱子,一边高谈阔论;你让我按部就班,我偏放荡不羁,天马行空。魏晋风度至今仍有拥趸。

结果呢?反传统反僵化反固化,听上去很美,但反完以后,还是要制定新的秩序。秩序是永恒的,反秩序只是建立新秩序的开始。

尖酸之礼

季氏家族是鲁国的贵族,有权有势。有一天,季氏子弟季子然问孔子:“子路和和冉有做大臣还可以吧?”子路和冉有都是孔子的高足,被季氏延揽至门下。季子然心中喜悦,故有此一问。孔子不屑地答,嘁,看你一本正经,以为要问什么事,原来是问他俩啊。所谓大臣,应该以道事君,如无此界限,那就别干了。子路和冉有,备位充数可也。季子然不过瘾,又问,那么,他们俩是肯听话的人吗?孔子答,若要弑父弑君,他们肯定是不听从的。

从这个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有点冷淡和尖刻。在弟子的记述中,孔子基本都是彬彬有礼的状貌。“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到穿丧服的,虽然是亲昵的朋友,也必变容色以志哀悼。“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在庙堂上,和下大夫交谈时,侃侃然和气而又欢乐;和上大夫交谈,訚訚(读作“音音”)然中正而有诤貌。国君视朝时,孔子恭恭敬敬,威仪中适。

为什么和季氏有这样一个对话?其来有自。季氏家族把持朝政,对鲁国国君并不是很服服帖帖,亦非忠心报国之辈,常有僭越礼仪之行为。孔子的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针对季氏家族在其家庙的庭中使用了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所说的。

尖酸刻薄常被视作没有修养的行为。但某些时候,却也是“礼”的一种表现方式。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并非让人不视不听不言不动,而是要将其严格控制在“礼”的基础上。在此之上,不但视听言动,且要经常为之。比如孔子此举,即是通过“刻薄”来提示和警醒对方,你不要以为我的学生可以给你当鹰犬,如果你们胡作非为,他们是绝对不跟的。我看不惯你们季氏家族,但不能打你们,不能骂你们,难道还不能说话直接一些?孔子本是性情中人,并不刻意隐藏自己的感受,在表述上常有骇俗之语。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可以视孔子之语为文化人特有的尖酸,但没办法,他们家族的行为只配得到如此对待。若对他大礼参拜,毕恭毕敬,只能让他忘乎所以,蹬鼻子上脸。你的好言好语,对其是没有效果的。因此,这里的“尖酸”,从根本上讲也是礼貌的表现。符合“非礼勿言”的标准。一个朋友,一度为自己说话“尖酸”感到懊悔。比如,整个桌上只有一位吸烟者,周围多是女性,吸烟者拿出烟来,点着以后还问在座的人“可以吗”,这种情形谁好意思说“不”?唯有这个朋友补了一句:“最好不要抽啦,容易得肺病的”。事后有挚友说他刻薄,让客人没面子。不过在我看来,此话已经很客气了。对公共场合吸烟这种要伤害别人的行为,必要的拒绝,当头一棒,没准儿是救人呢。而那些明明不喜欢、不同意,还要装出一副“很好”“无所谓”的样子的人,才是“非礼”。

新闻推荐

送温暖集中行动启动

本报1月21日讯(记者朱迎雪通讯员范宜超)1月19日,德州市“青春扶贫·益暖齐鲁”送温暖集中行动启动仪式在武城县明智中学举行。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如胜、德州团市委书记王成等领导,...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让医疗服务有温度2018-01-30 10:18
猜你喜欢:
瑞雪降 空气优2018-01-23 09:38
评论:( 秩序(外一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