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州 今日夏津 今日平原 今日齐河 今日临邑 今日庆云 今日宁津 今日禹城 今日乐陵 今日武城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今日武城 > 正文

曾氏:以国为姓 统一字派

来源:达州晚报 2020-08-17 09:55   https://www.yybnet.net/

(曾氏新字派)

(曾氏旧字派)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中国曾姓人口现约有780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约有30余万。达州曾氏现有6万余人,其中宣汉1万余人。据宣汉近年编撰的达州《曾氏通谱》记载,元末明初,曾氏先祖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掌大坵迁蜀达邑曾家山(今宣汉东林乡曾山村曾家山),入迁始祖系曾子第55派孙曾谆,同行的为两房人共6弟兄,距今繁衍已700年。

曾姓之渊源

据达州某银行曾进先生保存的民国年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载: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

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世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如今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太子巫的后代曾参之后裔曾据,为了避王莽之乱,率领宗族一千多人从山东向南迁到今天的江西吉安市西南、江西广昌县东、江西临川市西、广东韶关市南、江西赣州、广东广州、浙江绍兴、四川成都、江苏苏州、河南沁阳、湖北鄂城等地方。曾氏从唐朝末期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振赐,移居到台南,从此以后,闽、粤的曾姓不断有人迁到台湾,进而又有迁居至海外的。

曾姓历史名人众多,除曾参外,北宋时的文学家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南宋有诗人曾几;明代有兵部侍郎曾铣,有画家曾鲸;清代有太平天国将领曾天养,湘军首领曾国藩,将领曾国荃;清朝末期有外交官曾纪泽;近现代有小说家曾朴,早期话剧活动家曾孝谷,音韵学家曾运乾,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部长曾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曾南生等。

开派先祖“宗圣”曾参

曾参,即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一说山东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村),生于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16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曾参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是《大学》的作者,身后被尊为“宗圣”。

曾子是孔子晚年的重要弟子之一,造诣很深,与其父皆为孔子学生,俱列孔门七十二贤,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孔子去世后,曾氏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曾参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的主张。《大戴礼记》对其言行记载甚详。

曾子一生都在弘扬孔子学说,一生著述颇丰,为孔子弟子之最。他名下主要著作有四部:

一是《论语》。据专家考证,《论语》最先是由曾子发起编纂,后由其弟子编辑而成。二是《曾子》。《汉书·艺文志》载:《曾子》共十八篇,并注明,名参,孔子弟子。三是《孝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认为曾子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四是《四书》之首《大学》。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大学》“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言而门入记也”。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目前曾氏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师从参公,子思又传孟子。因此,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道德营养。

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亦随之高升。北宋徽宗时加封曾参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回。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孔、颜、曾、孟统一字辈的由来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而在华夏众多的姓氏中,唯孔、颜、曾、孟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且为皇帝所赐准,这在中国历史上实为罕见。

据《中国历代曾氏人物录》所载:因为历代封建王朝曾规定,孔子、颜回、孟子的后裔都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专掌祀典祀产,而曾子后裔却未享受这世袭的礼遇。故在1539年,嘉庆皇帝鉴于“四贤一体,皆有大功于吾道,而曾氏独无世袭,非缺典欤”,便下诏寻找曾子后裔。因曾据南迁江西后,山东一直无曾姓人居住,因此曾质粹奉旨东归,封为翰林五经博士。

清康熙帝赐孔、颜、曾、孟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由于孔子、颜回、曾子、孟子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历代皇帝恩赐给孔、颜、曾、孟的特殊待遇和荣誉尊称,这也是四姓使用统一排行字辈的根本原因。

关于使用的50个排行字辈的产生和由来,赵吉群先生所撰《孔氏宗族》载:明太祖朱元璋赐孔子56代“希”、57代“言”二字,洪武三十三年(公元1400年)又赐八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孔姓56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57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讷”的“言”旁加上去共为10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因避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10个字已不够用,由65代孙衍圣公孔胤植奏准,后续20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20个字,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这20个字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颁示原件现存于孔庙内。

曾姓和孔姓、颜姓、孟姓是一家。之所以他们是一家,是因为这几个姓都有一样的家谱,这四家起名的时候,都是要按资排辈的,是所谓的“通天谱”。因为这几个姓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孔丘、颜回、曾参、孟轲这四个圣贤,所以这四家辈分命名所用的字派是完全相同的。

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虽然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又形成一些派行,各派又有各派的字辈,然而整体并没有乱,都是按照皇帝为孔、颜(颜氏后来因避讳另请赐)、曾、孟赐的统一字派取名。

“天下一曾无二曾”。武城派行从曾参至62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63代以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他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字取字,故谓“房派”。曾氏尊孔从63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77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后来孔、颜、曾、孟四姓全国统一字派为(50字):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注:曾姓没有第一派10个字中的前5个字派。)

孔、颜、曾、孟四姓字辈关联,清代起四姓统一使用皇帝所赐的字辈,孔氏从孔子61派孙起,颜氏从颜回62派孙起,曾氏从曾子63派孙起,孟氏从孟子64派孙起。这四家的祖先分别是中国四圣,即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人。孔子尊称“至圣”“文圣”;孟子尊称“亚圣”,成就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曾子即曾参,尊称“宗圣”;颜子即颜回,尊称“复圣”。

□曾进 社区记者 谯继

新闻推荐

让小辣椒走向世界中椒英潮创始人谭英潮解码企业“蝶变之路”

中椒英潮创始人谭英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从单纯的辣椒买卖到辣椒深加工,再到拥有属于自己的辣酱品牌,谭英潮已经带领着中椒英...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大通河从这里流过2020-06-29 04:30
猜你喜欢:
评论:(曾氏:以国为姓 统一字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