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出生的周光芬就是爱心演唱团的当家人。 2012年10月成立以来,她自掏腰包近2万元,在会盟公园和敬老院义务演出200多场。
6月1日下午,适逢周日,记者跟随周光芬团长来到会盟公园,该团音响师庞长军正在调音响,刘新兰正在指导年轻的演员发声。 4时30分许,演唱团的演员换上光鲜亮人的服装,纷纷走上台来。 《春天的故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段歌来一片情。聆听着他们那婉转动听的歌声,欣赏着优美的舞姿,近500多名群众看得如醉如痴。
自掏腰包 筹建爱心演唱团
周光芬原先是新瑞福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由于经常上夜班,困了的时候就唱上几首,后来被班长发现,在2006年厂里举办的联欢会上初试身手,一首《青藏高原》引来无数的掌声和喝彩声,能歌善舞的周光芬逐渐被大家认可。后来由于婆婆生病,辞退了厂里的工作,专心照顾婆婆。看到婆婆不开心的时候,就给婆婆唱首歌,缓解婆婆精神上的压力。后来婆婆由于病重去世,心情一直不好,经常不出门。丈夫韩美强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经常不在家,怕妻子有个三长两短,就鼓励妻子出去走走。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光芬去会盟公园散步,看到有人在唱歌。在一位好心的刘阿姨的推荐下,上台唱了一首《东南西北风》,掌声的鼓励,半年的压抑一下子彻底释放出来。后来去会盟公园的时间长了,结识了看到很多爱唱歌的人,成立一个演唱团的想法油然而生。丈夫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支持,开车拉着周光芬去德州购买音响器材、服装、道具,花去了1.4万元。后来有一位盲人毛士波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打电话,捐出了1.5万元,支持周光芬成立艺术团。2012年10月23日,九九重阳节。爱心艺术团正式成立。本着无偿服务,给群众带来欢乐的宗旨,走进了开发区敬老院,进行了第一场演出,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欢乐。周光芬自己还为23位老人每人捐赠了一套棉衣。
队伍壮大 免费演出200多场
每到周三、周六和周日下午,爱心演唱团准时到会盟公园义务演出,自成立以来,爱心演唱团义务巡演不断,每年演出150多场。去年重阳节,演唱团到新盛店敬老院进行义务演出。道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演出10多场,都是团员自己掏腰包进行公益演出,为四面八方的客人送去了欢乐。
不但如此,演唱团成员,根据身边的人和事,自己创作节目。这些原创作品深刻的反映了夏津群众的变化,讴歌了勤劳致富、贤孝和谐的典型。几年来,《厕所故事》《征婚》《给孕妇让座》等一系列自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越来越多。
在这背后,凝聚了周光芬的辛勤汗水。演出前,协调演员、列出演出节目单、排练节目这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演出,周光芬骑着电动三轮拉着音箱、乐器、服装,虽然累点、苦点,用周光芬的话说:“累但是很快乐”。
随着爱心演唱团影响力不断增强,现在演员数量达到了70多人。程霞、王庆成、李文芳等一批文艺骨干脱颖而出,带动了演唱团的发展。
服务群众 坚定信心一路演下去
“大家喜欢什么,我们就给大家唱什么,大家喜欢什么乐曲,我们就给大家演奏什么,现场的观众有喜欢唱歌的、喜欢唱戏剧的,和我们这个演唱团一起互动,我们就是为大家送快乐来的。 ”这是周光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经常苦于没有地方去。而爱心演唱团经常固定的演出为老人们带来了快乐,忘记了一些烦心事。 6月1日下午,顶着烈烈炎日,专门从华夏C区赶到会盟公园看演出的孙立红大娘激动地说:“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怪闷得慌,知道这里有演出后,经常过来,我现在也变得开心了,真得谢谢周团长! ”
台上演员载歌载舞,把戏曲、独唱、舞蹈、小品等节目表演得淋漓尽致,浓重的生活气息,不时散发出泥土的芳香,逗得观众前仰后合。台下近500多名群众啧啧称赞,掌声雷动,旁边的周光芬满脸自豪:“只要能给群众带来欢乐,我们这个演唱团就坚定信心,就这么一路演下去。 ”
王福录 左清斌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6月14日,在雷集镇穆王庄千亩示范方内,玉米播种机正在用新技术播种玉米。这种播种机采用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宽行距是83厘米,窄行距是43厘米;同时使用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