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芳)他是一位年近天命之年的语文教师,他以灵动、洒脱的授课方式诠释着语文的内涵,把语文课堂的魅力演绎到极致;他用朴实、真诚的教师职业道德与默默奉献的品质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他,就是曾扎根偏远农村26载被评为“2011年度德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的齐鲁中学教师王立明。
儿时的王立明,并不知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什么,他只是非常羡慕教师这个职业。1985年,在莒镇中学当民办教师,当时只有40元的工资,但做了受人敬重的教师,他还是感到自豪和快乐的!
作为教师,他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课余时间全都用于钻研业务,被同事称为“怪人”、“工作狂”。2002年临近中考,由于工作繁忙,腿脚疼痛难忍,不得不去看医生。做完检查,医生告诉他是脚后根长跖疣,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再扩散,得马上做手术。手术后,他只休息了一天,就在学生们的搀扶下惦着脚尖走上讲台。家人、同事、还有懂事的学生及学校领导都劝他休息几天,他生怕落下学生的功课,硬挺着给学生们上课,结果,他的伤口二度裂开,鲜血渗透沙布。虽然痛在身上,但是想到能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参与人生中最紧要的关头,看到学生们因为辛勤的付出而收获丰硕的果实,王立明却乐在心上。
润物无声多赞口,三尺讲台魅影飘。因为教学,王立明获得了更多的快乐!教学时,他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中他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遍清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证质量,力求少而精。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他的教学成绩多年一直保持第一!
作为班主任的王立明在与学生交往中倾向于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高尚的优秀品质。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王老师总是主动热情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王老师还大胆实行值周班长制与值日班长制相结合的治班方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由他控向自控最后再向无控转变,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他的班里,黑板擦坏了有人修,桌子歪了有人摆,板报旧了有人换,违反纪律了,有人提醒,还有的同学刚萌生打架的念头,就被其他同学看出来了,三说两说事情便平息了。一年下来,他班的卫生、纪律、成绩周周第一,学习成绩遥遥领先,并包揽各项活动第一名,这在莒镇中学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为此,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布他的班级为免检班级,并被挂牌命名为“至上励合”队。
就这样,王立明在禹城市最偏远的莒镇中学扎根农村,献身教育整整26个春秋。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立明参加了市直学校招考,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以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招到齐鲁中学。虽然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但王立明却依然执着着那份“只要是教学,无论在哪个学校都是快乐的,都要兢兢业业的在教育这片桃李园里挥洒汗水、辛勤耕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境轩)5月19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磊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部分乡镇调研指导两区同建工作。张磊先后来到张庄镇北丘社区、琉璃庙社区、张庄社区,梁家镇梁庄社区和辛店镇辛...
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