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临洮新闻 > 正文

潘家庄的尾菜:从“惹人嫌”到“香饽饽”

来源:定西日报 2017-09-29 08:1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晁君杰吕瑞芳

在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种了三十几年蔬菜的潘建虎,说起以前堆在地头的废蔬烂叶,就很生气,“夏天放上不到一个礼拜,就变成臭水烂汁了,蚊虫遍地,恶臭熏天”。而现在潘家庄的农户用起了“尾菜还田”技术,不仅解决了蔬菜垃圾的污染问题,而且还能变废为宝滋养土地。看着自家地头的垃圾变成了酵好的黑肥,老潘止不住地说“攒劲”。

潘家庄位于临洮县城以北13.5公里处,洮惠渠贯通全村,现有耕地2780亩,由于水热条件好,种出的蔬菜质优物美,常年供应兰州、西安、成都等周边大城市。利用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优势,近年来潘家庄大力开展高原夏菜的种植,进入“三伏天”南方蔬菜短缺的时候,当地的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被大批量地运往南方。

村支书李淑琴告诉记者,我们村近1000户,家家都种蔬菜,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庄”。但同时,蔬菜在收采、加工、运输、售卖时会产生大量弃之不用的残老菜叶,不可避免的构成蔬菜垃圾,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尾菜,随着高原夏菜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尾菜数量也急剧攀升,我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尾菜大庄”。

尾菜是好是坏呢?

搁在以前,就是“惹人嫌”的垃圾。就像村民文会玉说的,“‘三马子\’拉上去倒,又远又费事;堆在田埂上,风一吹就带到灌溉的渠上了,污染水;索性烂在地里,又会造成土壤板结。横竖不得、左右不得,愁坏我们了”。

村民的心事,也是政府的大事。

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临洮县从去年起开始向农户推广“尾菜还田”利用模式,即通过开挖土坑,堆制尾菜,利用特殊制剂进行堆体表面处理,翻堆等程序,经过45天左右,“尾菜”就能变身“有机肥”。不仅是潘家庄,全县的11个村也开展了试点。

临洮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文小兵介绍,县上统一购置沤肥坑所用的物化材料,根据菜农的实际发放,并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手把手指导田间堆肥,村上推荐1名农民技术员全程参与,这样做就是让大家都能学得会、用得好。此外,菜农按要求堆肥处理还能得到1袋化肥的补助。今年前八个月,县上发放的腐解菌剂和包覆材料达到了320套,处理的尾菜达到了1600吨。

“现在我们村所有农户的地头都有一个‘有机肥料池\’,大家都就地取材、尾菜还田,政府引导是一方面,关键是农户配合的积极性非常高,但他们看中的并不是奖励的1袋化肥。”李淑琴说,我们的村民很有眼光,清楚施化肥的蔬菜价格卖不高,都想转型做有机蔬菜,而现在农村普遍种养脱节,有机肥来源少,如今,地头的尾菜变成了唾手可得的有机肥来源,解决了他们的烦心事,都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呢。

说话间,三五农户朝李淑琴走来,“前些日子发的腐解剂用完了,再给我们配些呗”“让技术员过去帮我们看一下肥料沤好了没”……

“种了大半辈子的菜,没想到这些让人‘犯难心\’的垃圾还成了致富的‘香饽饽\’。”潘建虎说,“如今我的六亩地,全用上了自家的有机肥,原本硬实的耕地变得松软了,种的时候省了不少力,自家的尾菜作为追肥施到地里,省了化肥钱不说,关键是种出的菜品质高,上一茬菜卖的价格就比普通菜高出了一倍。”

正午,阳光直射这片种满蔬菜的土地,潘建虎用手挡住了光线,又忍不住从手指头缝里瞄了几眼,看着用有机肥“上”出的菜地长势喜人,不禁咧着嘴笑了。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学习贯彻《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吕瑞芳文举)《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经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17年4月21日通过后,已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7年7月28日批准,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潘家庄的尾菜:从“惹人嫌”到“香饽饽”)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