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陇西新闻 > 正文

“政银保”联动 金融支农再出新举 ——定西金融创新缓解农村贷款难调查(上)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5-03-18 23: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于娟

为解决农户及涉农企业贷款难问题,陇西县在探索中建立了以政府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财政投入的担保基金作担保,以银行贷款投入为基础,以保险公司保证保险作为保障的“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体系,构筑了解决农户贷款难的新融资平台,有效解决了当地畜草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3月7日,农历正月十七,虽然已过了元宵节,但在距陇西县城约15公里的碧岩镇王庄村,春节的气氛还在延续。在该村盛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串串喜气的大红灯笼悬挂在养殖场整洁的羊舍和办公厂房的屋檐下,昭示着主人事业的兴旺和发达。

张明祥,一位精明干练的西北汉子, 2010年之前一直在兰州张苏滩粮油批发市场做生意,后来回到家乡创业,发起成立了盛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养殖场从事肉杂羊生产,几年下来经过不断滚动发展,如今的合作社已建有高标准羊舍4栋3200平方米,存栏基础母羊380只,存栏肉羊1200只。2014年合作社全年纯利润达30万元。

“合作社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效益,与保证保险贷款对我的持续支持分不开。”张明祥说,“有了贷款的支持,我有信心把事业做得更大。”

张明祥所说的保证保险贷款,是陇西县近年来创新金融服务,为解决农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时面临的资金匮乏难题而试点开展的一项信贷业务,其最大特点是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协作,合力解决了农户有产无权的难题,使他们无抵押无担保也能从银行贷到发展所需的资金。

有产无权 贷款难挡住农户致富路

陇西县“政银保”合作,构筑解决农户贷款难的新融资平台,有其特殊的背景。

2011年,陇西县被确定为甘肃省三个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之一。地方政府陆续推出针对农村创业青年、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及再就业群体等特定群体的各类专项扶植项目。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畜牧养殖业亟须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迈进。

“现代农业最突出的特点是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就需要大的投入,但现实情况是农民大都有产无权,自有财产不能抵押,没有抵押就无法从银行贷到款。”陇西县副县长王文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要求政府创新金融服务,搭建平台,在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上有新的作为。

由于当地担保机构不健全,畜草产业等小额贷款主要采取由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担保方式解决,一笔贷款需要多人进行担保,养殖农户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012年开始,陇西县政府与陇西县农村合作银行、人保财险定西市分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多次商讨,就“政银保”合作,建立贷款风险共管、责任共担的机制等问题达成一致。当年4月,陇西县政府下发了《陇西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畜草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保证保险来解决贷款的担保问题。

“对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广大的养殖户,解决了他们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难题,但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还是启动的迟了。去年羊产业市场波动大,对这一业务有影响。”3月6日,听到有人来访,因病正在医院输液的人保财险陇西支公司经理王朝辉匆忙赶回单位向记者介绍情况。

当天,在人保财险陇西支公司,络绎不绝的客户正忙着办理有关业务。“这些人大都是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开展以来,第三批申请贷款的农户。”王朝辉解释。

三方联动 构筑新型农业贷款体系

2013年6月,陇西县政、银、保合作开展的畜草产业保证保险贷款正式启动试点。

新的业务中,政府方面按照贷款金额的3%由财政出资设立畜草产业贷款风险损失补偿基金,承担20%的贷款本息损失风险;银行方面,由中国人民银行陇西县支行向陇西县农村合作银行提供1亿元支农再贷款,后者为申请农户发放贷款,承担10%的贷款本息损失风险;保险公司借鉴汽车按揭贷款的做法,推出“保证保险”,为农户贷款进行担保,并按照贷款额的1.5%收取保费,承担70%的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试点期间,三方采取银行降息、政府贴息和保险公司降低承保费率方式,尽可能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即银行贷款按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浮20%执行,将原农户贷款利息由7.8%降为7.2%。同时,政府对贷款利息的50%进行贴息。保险公司的承保费率仅为1.5%。总体算下来,借款人融资成本远低于融资性担保公司保证的贷款成本,也低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

在贷款审核发放过程中,借款人先向所在乡镇政府提出申请,经乡镇政府初审后,报县畜牧局复审,复审通过的借款人,贷款银行查看贷款户的银行征信记录,将没有不良信用的借款人,确定为调查对象。之后畜牧、银行、保险三方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决定是否向被调查人放贷及贷款金额。

“最后,畜牧、银行、保险、乡镇四家单位各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借款人入户调查,审查合格后四方共同在审批表上签字放贷。”陇西县畜牧局产业办主任马学录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政银保三方的合作已比较顺畅,大家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申请对象放款金额的确定上。”

人保财险陇西支公司侯经理说,“对于放款金额,我们的原则是就低不就高”。

事实上,陇西县畜草产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借鉴了早先的“宁波经验”后,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和特点而探索出的一种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2009年7月,宁波在全国首创旨在化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试点保险对象是银行以往不愿意放贷的初创期小企业、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城乡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试点第一年,贷款银行与保险机构统一按三七比例分摊贷款本金的损失风险;第二年开始,银行和保险机构间的风险分摊比例和方式,根据各银行风险管理质量与贷款损失实际情况作差异化调整。

通过保险的介入,银行资产相对安全,更有意愿对中小企业放贷。短短两年内,该市向1485户小企业和“三农”承保贷款总额15.64亿元,其中95%以上为没有任何抵押的贷款。

相较于“宁波经验”,陇西县畜草产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在风险承担方面多了政府一方,贷款方银行承担的风险比例更低。融资成本方面,由于政府对贷款进行贴息,陇西的融资成本远低于宁波。在贷款制度设计上,陇西也因地制宜,根据养殖业3年为一周期的规律将贷款期限设置为3年,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就业务开展范围而言,陇西的步子则迈得相对谨慎。试点两年,业务一直围绕农户及涉农企业来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保证保险贷款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往政府出资担保贷款,担保比例只能放大5倍,加上全额贴息,一块钱的政府资金,最多只能撬动银行贷款4.7元。而在畜草产业保证保险贷款中,政府按照贷款额的3%在存入专户建立风险资金池,再加上省、县50%的差额贴息资金,政府一块钱可撬动银行信贷资金32.9元,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闻推荐

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 陇西县生态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张顺祥通讯员张爱平今年,陇西县林业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全力实施面山绿化、绿色长廊、新一轮退耕还林、林果基地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

陇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陇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政银保”联动 金融支农再出新举 ——定西金融创新缓解农村贷款难调查(上))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