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种植结构实现了由适应型向战略型转变。按照生产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以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和全膜玉米种植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努力延长产业链,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逐步形成。全市粮经比由2010年的80:20调整为73:27,夏秋比由2010年的22:78调整为16:84。
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紧紧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脱毒种薯和良种生产、马铃薯主食加工和设施生产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493.52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56.79%,产量分别达到58万吨(折粮)、30万吨、270万吨,总产值分别达到135亿元、140亿元、65亿元。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马铃薯脱毒种薯实现了全覆盖,每年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分别达到380万亩、50万亩、700万亩以上;五年全市累计培训农民120万人(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农业科技已成为定西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转变。
农村改革取得新成就。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大力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平稳有序流转。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陇西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到2015年,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56家、5290家、161家,分别较2010年底增加12家、4807家和161家;全市流转土地127.97万亩。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抢抓引洮工程建成通水的有利机遇,加快农田水利、农村沼气、设施农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力度,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五年新建户用沼气2.03万户,推广太阳灶3.76万台、省柴节煤灶3.39万台,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达到13.23万户;设施农业累计生产面积达到13.93万亩。
新闻推荐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是定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纷至叠加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