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讯(通讯员何爱平)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扶贫攻坚等政策叠加的有利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据了解,该县高度重视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工作,编制威远楼总体规划,实施防雷、消防、修缮工作,目前已下达资金100万元。完成战国秦昭王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编制总体保护规划并实施重点段落防护工程。争取专项资金70万元,完成了文峰塔塔体基座维修、青石铺设、环境绿化、道路及场地硬化、界桩设置,并对省级文保单位保昌楼和李家龙宫进行彩绘修复。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并配合省市县工作人员完成全县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并报请省政府进行公布。今年以来,完成了头天门牌坊、大成殿、隍庙抱厦、棂星门等2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维护工作以及4000多件馆藏文物的文本信息和图片资料等数据库建设。完成421个在陇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排查登记系统外7个国有单位收藏文物共1021套9552件(套),完成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普查数据上报7个收藏单位的文物认定、数据采集上报工作。目前,县博物馆馆藏文物5061件,其中一级文物4组6件,二级文物57件,三级文物410件。境内有战国秦长城、威远楼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河滩遗址、李家龙宫等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陀寺、头天门牌坊、棂星门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大成殿、隍庙抱厦等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点189处。
该县依据全国古籍普查的规范、定级标准对古籍普查信息进行全面整理完善,建立科学全面的古籍目录信息数据库,积极整理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雍音四卷》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水经注四十卷》、《大乐元音七卷》、《胡氏荣哀录》等四部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2015年,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传古籍共计504部、2585册,拍摄上传书影2500张,在甘肃省文化资源普查平台上报古籍359部1859册。
该县坚持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组织人员对陇西方言、传说、故事、丧事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挖掘普查,2015年新普查陇西醪糟、“靛坪大曲”酿酒技艺、“沁墨阁”书画装裱技艺、“海兴银楼”银器制作技艺、“马记”传统匾额制作技艺、陇西民间泥塑、陇西传统榨油技艺非遗项目7项,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全县列入县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达到34项,市级非遗项目30项,其中,陇西云阳板、陇西民歌、陇西腊肉3项列入省级第三批保护名录。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5人,其中5人列入省级第三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名录。陇西云阳板传习所和陇西民俗展厅项目完成初步设计。
新闻推荐
陇西讯(记者张爱平)近日,陇西县拿出280万元,对全县2015年度在政府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党政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精准脱贫、联村联户、社会治安、招商引资、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依法...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