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爱平通讯员王陇红
陇西县菜子镇先锋村农民刘启航是个养羊大户,近年来,羊肉价格的持续低迷令他“望羊兴叹”。去年冬天,驻村帮扶工作队帮他创办了陇原易生态网店,一斤黑山羊50元的高价让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这是该县驻村帮扶助力***的一个缩影。去年5月,为了加快***工作,该县先后向全县108个贫困村和107个非贫困村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党组织第一书记,派齐了驻村帮扶、党员服务、民事代办、科技人才“四支队伍”。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深入基层,积极落实以“联系贫困村、联系贫困户,帮培训、帮规划、帮指导,促效益、促提升、促管理、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联三帮四促”工作机制。
活动开展以来,帮扶队员们通过走村进户,详细了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情况,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努力为贫困村群众谋思路、找出路、鼓干劲。目前,累计走访群众61480多户,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1260多场次,衔接落实扶贫项目190个、争取投资2231.9万元,解决群众急事难事1270多件。
几个月来,全县710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带着嘱托,扎根基层,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入手,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帮助村上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实用技术、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落实惠民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同时,探索推行“驻村夜访”制度,让队员利用晚上时间走访群众,变“群众找”为“干部访”,“群众提”为“干部问”,解决了驻村工作“时间错位”矛盾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该县通过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带头、贫困户入股、合作社销售的形式进行扶贫,大力推广“支部+党员致富能手+贫困户”“支部+基地+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市场”等带动模式,先后在中医药、草食畜、马铃薯、菌菜等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43个,将1200多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32名致富能人培养成党支部书记,带动1675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群众在帮扶中得到实惠,帮扶队员在帮扶中成长。巩昌镇崖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韩冬到村后先后争取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种养殖园等多个惠民项目;马河镇川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康建国自双联挂职开始,就联系搞畜牧养殖培训,协调资金硬化村社道路,协调医疗专家开展免费义诊,引进助学企业资助……
像他们一样,该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共记录走访日记21680多篇,建成特色网店200多家,为群众帮办实事好事5060多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100多件。
一件件好事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帮扶队员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述职测评会上,所有驻村帮扶工作队群众满意率都在98%以上。
新闻推荐
...
陇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陇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