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茂
清明节前夕,我们王氏后裔十余人,带着记载王氏家族家世的《生命的赞歌》一书,踏上了寻根认祖之旅。
据传,我们原属巩昌(今陇西)的汪氏家族。先祖在明朝洪武年间为躲避灾祸,隐姓埋名,以王姓之人逃离了巩昌城,辗转流落到马啣山脚下的临洮峡口镇下王家定居,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我们的家族虽然不大,共有三百多人,却遍布国内许多省市和美国、新西兰等海外国家。
四月二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三日到达陇西。除向陇西县图书馆赠书之外,为寻汪氏家族的历史遗迹,我们还拜谒了陇西古城威远楼。该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取威震远方之意,后代多次迁建重建。到了元朝,汪世显父子主政陇西后在扩建城垣时将威远楼迁建于城中。当时元朝实行军政合治,汪世显便将他的巩昌总帅府设在威远楼上。到了清康熙五十五(公元1716)年,为适应当时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对威远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修为砖基三层木结构楼,成为现今的模样。
此后,随着威远楼的军事色彩逐渐退去,这座北宋的建筑已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融为一体,人们每天来回穿梭在威远楼的周围,除欣赏渭水两岸的秀丽风光外,还时不时地谈论起被誉为“陇西长城”的汪世显及其汪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故陇中民间有“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和“三王十国公”之说。
离开陇西后,我们一路南行至漳县,向县图书馆赠书之后便直奔汪氏后裔聚居地三岔镇,会见了八十九世汪氏家谱的保存者和捐献者汪治平先生并向他赠书。由于汪治平的献出,2005年出版的漳县县志才向世人揭开了汪氏家谱的神秘面纱,从而实现了我们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历史性心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蔺泽华)4月23日至24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青林带领的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调研组来定西市,专题调研富民产业培育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
陇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陇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