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看不到光亮;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忍受着煎熬……
梦想,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是想放声歌唱的欲望,可能是想看到那怕刺眼的一丝光亮,也可能是双脚踏地感觉泥土的芬芳。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可能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的幸福,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为了圆梦,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牵肠挂肚;为了圆梦,市、县(区)残联领导奔走呼号;为了圆梦,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恪尽职守;为了圆梦,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倾囊相助。
去年以来,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副理事长吕世明,甘肃省政府副省长夏红明等领导先后来定西市调研视察残疾人工作。国家住建部、扶贫办、中国残联等七部委调研组来定西市进行调研考察残疾人扶贫工作。省残联理事长华文哲、巡视员张恩和、副理事长杨润泉等领导多次来定西调研指导残疾人工作。市委书记张令平、市长唐晓明就残疾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参加残联相关会议和活动,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市政府专门召开《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专题座谈会,对《实施意见》进行深入讨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了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残疾人工作新局面。
一个以“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建设重点,涵盖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康复、文化活动等各项基本生活保障需求的定西残疾人事业发展升级版,正在悄然提升着残疾人的幸福感。
筑梦:催人奋进的数字跨越
2015年,全市残疾人工作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着力点,全力实施助残民生项目,突出落实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实现了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康复服务成效明显。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百千万”工程,建立示范性社区康复救助站8个,配备康复器材100万元,对210名基层康复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为4000多名残疾人直接进行了康复服务。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200例,发放轮椅975辆,发放拐杖600付,发放手杖300支。低视力验配240件,矫形器适配114例,助听器适配210台,安装假肢64例。为20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免费康复训练,对278名贫困精神患者进行医疗救助,精神病监护8068人,使2.6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全市对2123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建档立卡,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争取到省财政扶贫项资金95万元,辐射带动3200名残疾人脱贫,投入资金70万元启动实施“定西市百千万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工程,支持残疾人发展马铃薯、中医药、畜草等特色优势产业,辐射带动近4600多名残疾人发展种养业。以“双联”行动为载体,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18112名,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701人,对4454名残疾人种植、养殖及加工业实用技术培训,使12000多名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全市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365人,对58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扶持1200多名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督促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322人,为177名残疾人安排公益性岗位。
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全市共建成特教育学校5所,在校人数达342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2%。实施彩票公益金“交通银行”等扶残助学项目,扶助695名残疾学生就学,占任务的154%。对732名残疾学生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与市教育局举办全市第二届特教教师基本功大赛,推荐1名特教教师获“特教园丁奖”,举办特教师资培训班2期,共培训教师32名。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度残疾人全部按一类标准进行保障,全市19481名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残疾人152名,分散供养2700名;对6500多名城乡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和妥善安置,全市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保障覆盖面达到100%。
保险待遇稳步提升。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99%的城镇残疾人参加了医保,99%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合”,为3.3万名贫困、重度残疾人代缴或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和“参合金”,残疾人医保住院、大病住院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浮15%。
社会福利提标扩面。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两补”制度,为13125名残疾人发放了护理补贴1575万元,为11500名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助1380万元。为705户农村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危房改造;68户残疾人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投入资金35万元为7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完成任务的100%。
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完成了定西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临洮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申报、审批工作。目前,项目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和编制建设方案。加强了4所定点康复机构的管理;积极鼓励社会机构兴办康复机构,新注册5家康复机构,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均能得到免费康复服务。
维权救助加大力度。全年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1200多人次,为15名残疾人开展了法律援助,对10名残疾人上访信件和电子民生平台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和答复。积极开展了“残疾人法规政策落实年”活动,重点落实了29条优惠政策。为3031名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全市共办理残疾人证81664人。
文体活动更加活跃。扶持资金3万元,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国特奥活动日健身活动、残疾人文化季读书活动、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圆满完成了全省残疾人书画、摄影作品定西巡回展等活动。在2015年第三届全国盲文基础能力竞赛中,定西市选手张淑萍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第三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定西市取得了13个奖项的优异成绩。在全国第九届全国残运会,定西市6名运动员取得了4枚金牌、1枚铜牌、2个第四、2个第六名的好成绩,特别是定西市陇西县低视力选手王满意获得了男子T13级10000米、5000米、1500米和马拉松四个项目金牌,是全国残运会田径项目取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全市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都成立了残联,配备了残联理事长,选聘了残疾人专职委员;56个社区、1829个村成立了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面落实了专职委员误工补贴,建立了128个志愿助残联络站,注册登记助残志愿者3.7万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共组成321个调查组,深入到7县区119个乡镇共核查持证残疾人76439名,30266名疑似证残疾人和非持证残疾儿童246名,核查率达到100%。
社会助残成效显著。广泛组织“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等重大活动。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慰问残疾人服务机构和特教学校21所,发放用品用具1563件,走访慰问贫困户168户,送去慰问金36万元,发放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70多万元,积极争取项目和募集资金560万元,扶助3689名贫困残疾人。并圆满承办了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全国第七次工作会议,同时,在定西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企业捐赠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启动仪式。上海巧宥服饰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定江桥镇党委代表企业向定西市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用于支持定西市开展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截至目前,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共为定西市募集资金563万元,受益残疾儿童及家庭821人次。
圆梦:为22.78万个梦想续航
“十三五”时期,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向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残疾人工作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将围绕“残疾人同步小康”这一中心,紧盯精准实施残疾人服务、科学管理残疾人事务两大方向,着眼托住底、补短板、抓基础、利长远,多渠道实施助残项目、多形式落实优惠政策,多方面健全保障制度,多层次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促进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具体工作目标为:
——将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重度贫困残疾人低保金在当地标准基础上提高20%。
——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参合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费由政府代缴的覆盖率达到100%。
——扶持5万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为1万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1.2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帮助5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十三五”末残疾人达到小康水平。
——对2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与治疗,建成乡镇、街道、社区康复工作站170个,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
——提高特教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资助2千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
——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工作,对23217名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2313人,农村残疾人稳定从业108778人。
——七县区全部建立1处以上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城市设置率达到90%以上,其他县及乡镇所在地无障碍设施设置率达到80%以上。
——积极培育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注册人数达到200人;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建成特奥活动示范社区7个,全民健身计划参加人数10万人。
——7个县区达到组织建设“整县突破”要求,1829个村残协达到“六有”标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建立助残志愿者站(点),注册志愿者3.5万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扶残助残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市22.78万残疾人将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广大残疾人朋友平等自信地融入公共生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梦想。
副省长夏红民调研安定区残疾人工作
新闻推荐
陇西讯(通讯员陈亚东蔡军平)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助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陇西县民政局进一步优化内部结构,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将***与精准救助紧密结合,为充分发挥行业...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