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强
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但陇西的变化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那个曾让人烦心的菜子镇像从头到脚换了装,从内往外换了芯似的。和谐温馨的村居、干净整洁的马路,办公大楼、便民大厅、文化墙、乡村舞台、活动广场、红黑榜、文明户公示栏、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文明提示语,这怎么能和过去因马路碾场不止一次和交警发生冲突,因一袋扶贫化肥争来抢去的“没治镇”联系起来呢?
那时,菜子镇公路沿线村民常和交警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天不亮,乘交警还没起床就抢着向马路摊场。交警来查,碾场的就跑得无影无踪。交警没办法,也就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把马路上摊好的田禾向马路下推了几家。为此,村民与交警的关系一度恶化。
那个化肥稀缺,农民又视化肥如救命神物的年月,单位扶贫给村里想办法拉了一车平价化肥。原则上是分给贫困户的。可有几户就是不服。说什么:“贫困户种庄稼,我们就不种庄稼?我们不用化肥,不就变成贫困户了?”个个振振有词,情绪激动。有位言辞偏激的年轻人,一到化肥旁,竟然放下8元钱,扛起一袋化肥就走。弄得我和村干部差点叫警察来。
“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人不是好男人……”“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当家,不要摆老资格……”菜子镇廿里铺村传家训、晒家风、说家规活动定期开展。有了家训、家风、家规,小的有了小的样,老的有了老的法,谁好谁孬,村民心中可是一本账。他们再评出好公婆、好孝子、好媳妇,张榜公布。一边红榜,一边黑榜。红榜上那有姿有态的好家庭照片,和谐诱人,一个个成了村民的榜样,成为择偶碰亲家的首选。黑榜上破坏环境、偷盗赌博之类的行为,警示着村民们生活处处得守规矩。
“生冷硬拖吃拿卡要,直接给院长打电话。”下面是院长和主办人电话。这是陇西县第一医院大门口赫然立着的大幅监督牌主体内容。
我被这个监督牌感动,不,是被院长的魄力和诚心感动。医院让人烦心的事真是太多了。不要说院长,遇到事,找个大夫,也得七拐八转地找这个关系,托那个熟人。还往往热脸贴个冷屁股。
陇西医院像医行中绽放的奇葩,在行医之前,先用手术刀果断切除附着在医院自身的陋习这颗毒瘤,让陋习的癌细胞无处遁逃。
过道、科室的显著位置都张榜公布着分管院长、科室主任和值班大夫、护士电话。医院的志愿者小时守候在门口,负责联系病人,护送病人上下车。“把人当人”,还有什么说的呢!还能滋生出紧张的医患关系吗?
“四方病人皆亲友,万家忧乐上心头。”“医国医民医德,救人救世救心。”这些悬于住院楼、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大门两旁的对联,也许最能表达陇西医院人的心志。
离开陇西时,宽阔的马路、洁净的护栏、整齐的人行道、规整的绿化带、“文明陇西,人人行动、创建省级文明县……”等不断滚动的车载屏广告语、崭新的交警台、飒爽英姿交警标准干净利落的指挥一一从窗口掠过。政务大厅的微笑服务、规范办事和“马上办、帮着办、领着办、流动办”的“四办”理念,超市出口的送货志愿者,中心广场的娇美健身舞,幽雅的韩式餐馆及文明餐桌提示牌等不时浮现在脑海。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那块红底白字,苍劲有力中不乏洋溢喜气的公益广告牌,矗立在陇西县城入口处,似日夜迎送着来往客人。这也许是对陇西变化的最好诠释吧!
新闻推荐
定西市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第十四批)
现将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第十四批信访投诉问题办理情况公示如下:编号交办问题基本情况涉及县区责任单位调查核实情况是否属实查处整改和责任追究情况备注1受理编号:*渭源县莲峰镇莲峰山...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