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计于民理思路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葡萄村情,让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工作队深入葡萄村,问计于民。
队长问:我们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啥?
社长对:玉米、洋芋、药材。
队长问:如果我们利用这些作物秸秆把养殖业作为产业来抓可否?
社长对:许多农户都有养牛养羊的愿望,这么做当然很好。
队长问:我提个想法,就是让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每人平均种植1亩草,1亩玉米,养2只羊或1头牛,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草畜搭配比例,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单位和镇党委政府这三方齐抓共管,这就是我思考的:“1123”养羊法或“1113”养牛法,或称“葡萄方法”。
社长问:2只羊或1头牛能挣钱吗?
队长对:能。如:3口之家,养3头母牛,每年可产牛犊3头以上,按目前市场价每头0.6—0.8万元,年可增加家庭收入1.8—2.4万元。这样的规模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搞成,一旦发展起来,有条件的转大户、上规模,整社整村的收入就上去了。这就叫“小规模,大群体”效应。这就是工作队想要实现的让全村整体富起来的***目标。
二、四项措施促发展
(一)发动群众,抓好培训,让产业发展思路入眼入耳入心。驻村工作队,镇、村、社全体干部对产业发展的意义、思路和方法大讲特讲。双联单位县总工会每年举办培训班,组织群众多次去百绿草业、晟源养殖场等地参观,学经验、教方法,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怎么做。
(二)解决资金难题,让群众能建起圈能引上种。2015冬季,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领着县农合行和镇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领导,顶风冒雪,走家串户,为有意愿养殖的农户上门贷款,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共贷款50多万元,争取县农牧局圈舍改造资金15万元,协调专项贷款65万元,有力地扶持了养殖业。
(三)种粮种草保障饲料。与县畜牧兽医中心联系,筹集甜高粱种子100多公斤,户均种草1亩。同时,给农户发放地膜补贴,每户种植玉米不少于2亩。玉米籽实解决了精饲料,秸秆作为粗饲料,保证了饲料的充足供给,为建成养殖产业村打好基础。
(四)成立协会,牵头引领促发展。成立葡萄村云峰养殖协会,将建档立卡户中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户动员吸纳为会员。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77户,其中养羊72户、养牛55户、养猪50户,全村饲养量达1803头(只)。协会有效引领和带动了全村养殖业快速发展,副会长马永刚修建占地2亩的牛场一座,养殖公牛1头、母牛9头,修建96立方米的青贮池一座,青贮饲草57.6吨,年收入2万多元,为其他养殖户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牛羊满圈民心乐
经过2-3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葡萄村的产业发展今非昔比,种草养畜热火朝天,新增种草面积160多亩,产草量增加1000多吨,新增养殖户51户。如***户康禄顺,家中4口人,种玉米5亩、甜高粱4亩,养母牛5头,年收入2万多元,成了典型的示范户。目前,还有很多农户修圈引牛(羊),一个空前未有的养殖热潮正在葡萄村兴起。
(作者系陇西县柯寨镇葡萄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新闻推荐
甘肃经济日报讯(记者苏叶)去年甘肃省高考期间,文科数学试卷被拍成照片在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互联网站公开传播,严重影响了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高考试题泄露事件也引起了教育部、公安部各级部门...
陇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