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陇西新闻 > 正文

洮水碧波润陇原 新闻周刊采访组

来源:天水日报 2019-02-26 11:48   https://www.yybnet.net/

九甸峡水库

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不仅是天水人民期盼已久的事,更是天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让读者充分了解引洮工程以及工程的建设情况,2月21日,本报新闻周刊采访组专门兵分两路,沿着引洮供水工程设计线路,分别来到位于定西市的省引洮工程调度中心,位于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的引洮工程总干渠、16号隧洞(引洮二期工程起点)、通渭县榜罗镇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取水口、武山县洛门水管所,杨家湾调蓄水池、高桥头引水枢纽、秦州区藉口水厂,就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开通后群众的受益情况以及二期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有些可以忘记,有些可以淡忘,有些却历久弥新。难忘的往往是心灵中最为震撼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最为深刻的缩影。

对麦积区五龙镇陈家山村今年78岁的陈永平老人来说,1958年参加引洮工程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记忆。

“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这是公元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呈报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对陇中土地贫瘠、人们生活困苦的真实描述。自古以来,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短缺,受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民生活贫困。根据定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甘肃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

1958年2月,中共甘肃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计划。1958年6月17日,引洮工程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投入劳动力十多万人。

那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只有16岁的陈永平和当时所在的石洞沟大队的十六七个同乡一起,来到定西岷县的引洮工程工地上,成为十万民工中的一员。

陈永平老人回忆说,当时的工地上,没有一样现代化机械设备,完全靠人力,肩挑、背背,运土工具只有背斗、抬筐、独轮车。“当时条件艰苦得很,都是靠人力干活,碰见山就挖山,挖不开了就埋炸药炸。晚上干活到九十点,凌晨三四点就又被叫起来接着干,大家都是加班加点,毫无怨言,还有人因事故受伤甚至死亡。”老人说,当时在引洮工程工地上先后转换了3个地方,一共干了2年多时间,都是义务劳动,只有最后一年象征性地发了点儿劳务费。

据资料记载,当时陇中地区长年动员十万多民工参加会战,最多时达到十六万人,有2400多人伤亡。但仅靠一腔热情接引不到“幸福水”,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引洮工程终因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等原因,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1961年初,陈永平老人也和同乡们返回家乡,大家步行了三天三夜才从工地走到了陇西,随后搭上火车回到了天水。

1962年3月8日,甘肃省委作出引洮工程彻底下马的决定,上报中央和西北局。第一次引洮工程建设以失败告终。

洮河,发源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的西倾山北麓,由南向北流经甘肃碌曲、临潭、卓尼、岷县、夏河、临洮、永靖等12个县,一路汇聚,飞瀑如溪,滚滚滔滔,最后在永靖县直落刘家峡水库。

洮河,是西北最具人文气息的河流之一。它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

1973年5月,甘肃中部特大旱灾牵动了中央,周恩来总理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问主政甘肃的宋平,“水的问题能不能解决?1958年大跃进时搞引洮工程没有成功,现在还能不能搞?”宋平回答,“1958年搞引洮工程没有搞成,如果把设计勘察工作搞好,把准备工作搞充分,还是可以搞起来的。”周总理说,“那就搞!”

1975年至1994年,省上和地方水利部门先后提出了多种以解决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方案,并进行了反复论证。

199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引洮工程列入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重新启动。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通过了《引洮工程项目建议书》;2006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引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11月22日,甘肃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典礼,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拉开了建设的大幕。

九甸峡水库是引洮工程的龙头工程,大坝高程136.5米,库容9.43亿立方米,坝前水位2202米,蓄水8.6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30万千瓦,年均发电10亿度。2008年8月,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奔腾千万年的洮河改变了以往自然流淌的方式,陇原儿女用科技的力量,以改造山河的斗志,谱写了时代的华章。

引洮工程从九甸峡水库引水,设计流量每秒32立方米,加大流量36立方米,总干渠110.47公里,其中18座隧洞长96.35公里,依次跨越洮河、渭河、祖厉河三大流域,隧洞穿越西秦岭山地、兴隆山、马啣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工程开工以来,国内外数十家参建单位的数千名建设者,在数百公里的崇山峻岭和黄土沟壑中安营扎寨,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2014年12月2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015年8月6日正式运行,发挥效益。引洮工程成为陇中黄土高原腹地生生不息的大动脉,将洮河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千家万户,将甘露洒向旱塬沃土。

“兰州、白银、定西已经喝上了洮河的水,真是不容易,可惜当年生产队里和我一起去干活的那两个伙伴已经看不到了。”说起洮河的水,又勾起了老人的回忆。陈永平说,前几年,当年同一个生产队里和他一起去引洮工程工地干活的两个同乡因年迈已相继去世。“61年过去了,1958年石洞沟大队一起去的十几个后生里,年龄最小的我也快80岁了。当年那十万民工中,20岁左右的人现在可能还活着,三四十岁的人多数都过世了。这么宏大的水利工程,可是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啊!”

“洮河水好得很,站在边上看河里亮清得很,里面的鱼都看得清清楚楚,喝起来清冽甘甜。听说洮河水也快引到天水了,真的让人很期盼。”陈永平感慨地说着。

在天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缺水已经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陈永平老人的话也道出了天水的期盼。

天水,因“天河注水”而得名,但却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多年来,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30立方米,是全国400个缺水城市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天水国家级社棠工业园区、二十铺工业园区和三阳新区的深度开发,建设天水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区用水量已大幅度增加,现有麦积区慕滩和秦州区西十里—三十甸子、南沟河三处水源地都已超期开采,供水能力严重萎缩,城区缺水的矛盾日趋突出。每年4—7月,全市用水进入最紧张的时段,不得不被迫采取分区段限时供水。

家住秦州区杜家沟、张家沟、电缆厂、上庵沟、王家半坡、罗峪沟、皇城路、泰山路左家场区域的居民,对“缺水”的体会可谓是刻骨铭心——这些区域属于秦州北部高位地区,在干旱炎热天气城区用水量大时,缺水严重,常常有几天整天没水。

秦州区供水的欠压区域主要是新华路两侧楼房、成纪大道南侧、泰山东路两侧、泰山路交通局附近、罗玉小区、莲亭路田家炳中学附近,以及安民家园、精表厂、王家磨区域。这些区域由于水源地产水量锐减,造成管网水压不足,用水紧张的时段,五楼以上居民白天没水,只能晚上接水。

缺水,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存。

2013年,当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一期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二期工程正在规划实施时,天水市委市政府抢抓这一重大机遇,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决定依托引洮一期和二期工程,启动实施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以解决天水城区中长期供水问题。

为此,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水务局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市发改委向省发改委联系上报天水城区引洮供水项目建设事宜。为了加快项目立项进度,市政府拨付相关部门1亿元专款用于前期工作。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多次亲赴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就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设有关问题进行汇报衔接。

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9月2日,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同意开展天水市城区引洮应急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函”,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经省发改委正式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及各类项目支撑专题论证相继启动。

2014年5月4日,省水投与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同年8月9日,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位于秦州区关子镇的2号隧洞开工建设。从此,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

“实施天水引洮供水工程,对于尽快解决天水城区近期生活及生产用水紧张状况,有效缓解天水城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水矛盾,均具有重大意义。”2月22日,天水市水务局局长汪杰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汪杰刚介绍,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天水城区当前用水紧张状况,满足居民基本用水需求,改善居民用水水质条件;二是有效缓解天水城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水矛盾,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保障;三是有效利用引洮工程资源,实现引洮工程效益最大化。

汪杰刚说,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是天水市水利发展史上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也是全省首个采用市场化融资模式建设的重大水资源配置项目。对项目工程涉及的审批、土地、拆迁以及资金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解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日建成发挥作用。

如今,引洮供水工程二期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引洮河水,济秦州困”指日可待。洮河,黄土高原上流淌千年的生命之河,在二十一世纪以它崭新的姿态穿越时空,跨越地域,按照人的意志和科技的力量将甘露洒向秦州沃土。

半个世纪的引洮梦圆

新闻推荐

新常态下的“陇西答卷” 陇西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掠影

本报记者张爱平回眸2018年,面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陇西县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保证了经济平稳...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洮水碧波润陇原 新闻周刊采访组)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