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官兵在加固河堤
▲连夜建成的临时安置点
▲蒲麻镇应急供水点
满是淤泥的蒲麻镇
本报讯通往灾区蒲麻镇道路于13日晚正常通车。进入蒲麻镇,这里的街道上仍然有30公分厚的淤泥。受灾的群众拿着铁锨清理自家门口的淤泥,街上的救灾车辆减慢速度缓缓前行,在蒲麻镇受灾最重的红崖村,几十辆救灾车辆在不宽的道路上排起了上百米的长龙。
由于车辆拥堵,记者下车步行了约500米后,来到红崖村的临时灾民安置点红崖小学。现场的一名救灾干部讲,13日,临时安置点的积水和淤泥更深,很多地方的淤泥在大腿上,而且进入临时安置点的必经小路上有一个深达1.5米的坑里全是淤泥。当记者经过这条小路时发现,小路上的深坑已被填平,而且通往临时安置点的步行路线上,灾民和救灾干部用捡来的砖头铺设了一条进入安置点的“道路”。进入临时安置点后,很多灾民正在领取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也有刚进入临时安置点的灾民,他们坐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地面。一群前来救灾的公安干警带领着村上的青壮年人紧急搭建安置帐篷。中午时分,每个帐篷的烟囱里都冒出了阵阵青烟。
当记者找到蒲麻镇镇党委书记庞武的时候,这位年近50的汉子已经是满脸的疲倦。庞武告诉记者,由于之前镇上的道路没有打通,救灾物资无法进来,所以镇上的人们都是相互帮扶着,村镇干部和工作人员更是挨家挨户的给群众做工作。虽然13日晚上,道路被及时打通,直到14日中午,对于受灾严重的蒲麻镇来说,运来的救灾物资依然是车水杯薪。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5日上午,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为了帮助岷县灾区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高考和中考顺利进行,省教育厅岷县教育救灾慰问小组已前往灾区,并拨付了80万元救助基金。&...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