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传承大爱,传递温暖”活动第一批爱心物资将送往岷县灾区。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爱心物品分类装箱。
爱心物品搬运装车。
本报讯(记者王家安 见习记者邸金)12月29日晚8时,随着最后一个“爱心暖包”正式打包上车,本报“传承大爱,传递温暖”活动第一批爱心物资已全部整装完毕。12月30日一早,本报联合城关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等单位组成的“传承大爱”车队将正式出发,拉载着汇集八方暖流的价值20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将先期送往岷县灾区寺沟乡录沙小学和张马路小学。
12月29日一早,来自本报办公室、新闻中心、发行中心、广告中心的各路人马就动手打包,将连日来捐赠到报社的爱心物资一一分类,尽管许多捐赠物资分类繁杂,但为了这次“温暖”行动,所有人都全力投入,工作认真细致。
到了中午,本报出版中心送来最后一批爱心物资,有他们亲自挑选购买的100双崭新棉袜和100双漂亮的手套;下午,城关区文明办副主任任启元又放弃周末时间,加班赶制好爱心标语和条幅送到报社;临近晚7时,所有加班的同事更加忙碌,大家排成流水线分别行动,从棉衣开始,一套新棉衣、一双新手套、一套保暖内衣、两双新棉袜、一条新围脖、一顶新棉帽、一个新书包、一个文具盒、一把铅笔、两摞作业本、一小盒其他文具……整整六七件,都分别装在本报精心制作的一只只橘红色的“爱心暖包”中。
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天来,前来报社捐赠的市民就有两百余人次,截至目前,仅兰州晨报方面,已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善款9730元,各类棉衣、棉裤、棉袜、围巾等3000余件,文具上万件。报社又单独出资,订做爱心暖包420余套,由工作人员分别包装,我们将力争让每个受捐赠的贫困学生人手一只“爱心暖包”,在这个包里,我们将把此前的所有捐赠,已经用捐款购买的数千件文具,分发在每个暖包,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一件崭新的棉衣、一条棉裤、一套保暖内衣、一双棉手套、一条新围巾、一顶棉帽、两双棉袜以及若干文具。
到12月29日晚8时,经过本报同事仔细分装,所有“爱心暖包”和剩余大量物资都已整装到位,12月30日,我们将把这些物资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批爱心物资,全部送往岷县灾区寺沟乡录沙小学和张马路小学。
今年12月12日,本报联合城关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以及每日甘肃网,正式启动“传承大爱,传递温暖”活动,提出将对“最美夫妇”龚大锬、李成环的感动化作行动,号召社会各界尽其所能,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贫困地区孩子捐赠过冬新衣物和文具。活动倡议发出后,城关区委、区政府率先响应,省城市民更是积极参与,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刚刚步入学堂的孩童,他们都尽自己所能奉献出一份爱心。
新闻推荐
制图:武亚新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99万,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这一数据,使得这个夏天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随着毕业的临近,“史...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