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佳绩
本报岷县讯(记者王雨 通讯员白文科)近年来,岷县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
岷县有着丰富的民俗、手工艺、铸造工艺。县上先后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全县18个乡镇的53个重点村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走访大批民间艺人和重点传承人,搜集整理了大量拓印刻板窗花、年画、剪纸等,将重点调查的“巴当舞”“十八位湫神祭典”两个民间舞蹈进行提炼加工,并推荐洮岷花儿、巴当舞、木板窗花年画、洮砚加工技艺、十八位湫神祭典等5项有代表性的项目申报省级项目。
为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岷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先后整理普查图片和音像资料,制作非遗项目分布图42张、剪纸800幅、木板窗花420幅,整理各类调查资料13万字。非遗保护中心还将近年来挖掘整理的市级以上名录全部做成流动展板,利用节假日开展进基层、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民间文化在群众中扎根发芽。
岷县把已公布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项目作为重点,利用年节活动集中和重点项目季节性开展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普查。对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及建档工作,共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大类67项,挖掘并发现项目传承人120人,录像资料27盘,征集民俗实物6大类834件,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12大类7万字,整理制作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区域分布图12类64项,建立了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管理数据库和较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
新闻推荐
连续奋战24小时只为一个信念本报记者马国顺通讯员王广利王能才“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7月23日下午,在岷县梅川镇永星村,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对着救灾官兵连连道谢。面对怀德老人的感谢,救灾官兵们的...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