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岷县新闻 > 正文

不让巨灾添“新伤”——如何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来源:甘肃日报 2013-07-25 08:32   https://www.yybnet.net/

不让巨灾添“新伤”——如何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岷县中寨镇川都村道路受损较严重。

地震引发的泥石流

不让巨灾添“新伤”

地震灾害突如其来,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大地震带来的损失往往很大,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有时比直接灾害还要大。如果防范不及时有效,由原生灾害引起的次生衍生灾害,会形成灾害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多种灾害还会同时发生,由灾害链放大成灾害群。 

地震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往往防不胜防。但是地震所引起的次生灾害却是可预见,可防治的。

在我们关注地震导致的重大损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地震次生灾害提高警惕。

不让巨灾添“新伤”

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是指地震强烈震动后,以震动的破坏后果为导因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溃决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二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信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了解有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以地震火灾最为常见,起因如下:

(1) 炉火引起火灾。包括民用炉火和工商业用炉火。

(2) 电气设施损坏引起火灾。

(3) 化学制剂的化学反应引起火灾。

(4) 高温高压生产工序的爆炸和燃烧。

(5) 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和爆炸。

(6) 防震棚火灾。

毒气污染、细菌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是城市潜在的次生灾害,其产生原因比火灾简单得多。一般局限于生产、储存及使用这些物质的部门,涉及面较小。它们的产生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①生产车间破坏、储存容器损坏;

②生产或使用时的失控造成。

震时有的人跳楼,公共场所的群众蜂拥外逃可造成称为“盲目避震”的摔、挤、踩等伤亡。“盲目避震”灾害也是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一个较普遍的地震次生灾害。除了客观原因外,其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地震知识,恐震心理严重,地震时惊慌,不正确地采取避震措施造成的。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地区地震时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对滑坡、泥石流的作用在于,触发滑坡、泥石流的滑动或流动,促进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地震触发和促进的作用,造成了两种类型的滑坡和泥石流。一方面,由于地震的触发作用,震时出现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另一方面,地震使斜坡产生新的破坏,促使滑坡继地震后陆续发生,称为后发性滑坡、泥石流。地震滑坡、泥石流因地震的类型、强度等特性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与地震震级、烈度有明显的关系。根据以往几次强震调查和近年多次强震调查统计,一般来说,5级左右的地震可以诱发滑坡和泥石流;5级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可达100多平方公里。8级以上的地震,诱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可达几万平方公里。在相同条件下,地震震级越大,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面积也越大。

“震群型”的地震比“主震-余震型”的地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要多,规模要大。“震群型”的特点是地震能量分多次释放。第一次地震地表产生破坏之后,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地震,产生的破坏要严重得多,所以形成的滑坡和泥石流要多而大。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与自然滑坡、泥石流相比规模大,形成时间短。一般滑坡和泥石流发育过程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几十年到几百年),有明显的阶段性。而地震滑坡因地震的突发作用,使处于极限平衡或接近极限平衡的山坡在刹那间就完成裂缝、下滑的全过程。而地震泥石流也是在震时或震后降雨时迅速暴发。

一次强震之后发生大量的滑坡和崩塌,滑坡、崩塌为形成大型的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泥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进行下切,两岸进行冲刷和刮挖,这样使边坡又失去平衡,产生新的滑坡。这样循环反复互为因果,因而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延续时间长,从地震开始, 一直延续到次年乃至于数年之内。

地震滑坡、泥石流对策:

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且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地区,工程治理困难。防治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应贯彻躲避和综合治理相结合,长远的措施和短期的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制定对策。

为防治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从战略角度考虑应科学地开发山区和建设山区,保护山区林业。

(1) 合理地进行震区工程建设。震区工程建设,如修建铁路、公路、桥梁、工厂、矿山、水库、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绝不能建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 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工程治理,应根据滑坡调查的情况,对重要建筑如水库堤坝、人口密集的村镇、交通干线及枢纽等附近的具有滑坡、泥石流潜在危险性的区段进行工程治理。

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工程治理是一项十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策。在无法躲避,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注意从上到下(从源头区—径流区—堆积区)综合治理,要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势利导地进行总体设计,诸项措施配套进行。

灾害发生时对策:

当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紧急发出危险性警报,并因时、因地进行躲避。

(1) 滑坡的躲避。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坡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到安全地段。

(2) 崩塌和滚石的躲避。崩塌体积小,距离不远,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逃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

(3) 泥石流的躲避。泥石流的流速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陡,泥石流的比降就越大,它的流速越快。一般流速每秒钟5~6米,最快的达每秒钟15米。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立即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安全地带逃跑。在泥石流通过区两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

震后对策:

(1) 人员救护。在滑坡体上,由于滑动,房屋倒塌,可造成人员伤亡。在泥石流通过区,两岸和边缘区由于冲击物的推移,房屋倒塌;在泥石流的流经区或堆积区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下部被摧毁,但上部可能保存,这些房屋内的人员尚可成活,应组织人员搜寻这些毁坏的建筑物,救护人员。有时地震泥石流往往多处同时暴发,山头被包围,成为孤岛,且其常有幸存者,应及时进行救护。必要时,应空投食品、衣物、药品等,或使用直升机救人。

(2) 清除堆积物。首先清除交通要道上的堆积物,恢复交通。其次,清理工厂、矿山的重要机器设备。

(3) 防治后发型滑坡和泥石流。为防治后发型滑坡、泥石流,震后应进行紧急调查,确定近期危险区和震后雨季危险区,根据情况,实施紧急工程、搬迁等措施,把后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4) 重建家园的选址。应总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教训,科学地选择重建家园的地址,要避开沟谷两岸以及滑坡体、泥石流流通区,选择开阔、较高的平地或在完整的基岩上建房。

地震次生水灾

地震次生水灾是指因地震造成的地形及水工建筑的破坏导致洪水泛滥。地震水灾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虽然世界上发生的地震水灾次数较少,但单次灾害的伤亡损失严重,有的甚至要大于地震的直接灾害。地震水灾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1) 地震滑坡、泥石流堵塞河流。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或泥石流,大量的岩石、泥土填入河谷,堆坝截流蓄水,淹没河谷两岸的城镇、村庄、土地。随着蓄水量增多,或遇余震时,即崩决,蓄水奔出,可造成下游的灾害。

(2) 地震滑坡、泥石流填入湖泊、水库。山区的湖泊,一般都几面环山,水库一般是利用山间谷地筑坝蓄水,湖、库周围坡度较大,蓄水后影响坡体稳定。地震时,周围山体容易引起滑坡。滑坡填入湖泊、水库,使水位上升,外流形成灾害。

(3) 地震破坏水利工程建筑。有的水利工程建筑震前未设防或地震烈度超过设防烈度,有的水利工程建筑年久失修,地震时容易造成破坏形成水害。

(4) 地面陷落注水。地震时,由于构造运动或振动,断块下陷,地下洞穴或采空区塌陷,造成大面积陷落,当湖、海、河或地下水注入后即可成灾。

(5) 地震破坏矿井涌水。

(6) 地震海啸引起沿海水灾。

(7) 喷水冒砂。在地震作用下,地下浅层的水和砂涌出地面,形成喷水冒砂。喷出的砂水淹没农田,淹死农作物,使土壤盐渍化,毁坏机井、水渠、盐田、道路。

(8)地震破坏蓄水池、水塔、屋顶蓄水物。

针对地震水灾、水害的特点,地震水灾对策应贯彻以下原则:以预防为主,把水灾杜绝在产生之前;重视薄弱环节,对河流堤坝、泥石流、滑坡引起的水灾应予充分重视。

地震次生水灾震后对策:

(1) 紧急巡查,加强监视,及时排除险情。指挥部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和群众对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加强联络、报告,及时处理险情,防止或减少地震水灾的可能损失。

(2) 紧急抢修水利设施。应对被破坏的水利设施进行紧急抢修。对危险性较大的建筑应加固。

(3) 人工疏流排水。河流及排水系统被堵,短期内可大量增加蓄水。对于有可能造成水灾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当地政府要及时组织人员疏通,排掉蓄水,清除危险。

(4) 爆炸决堤排水。主要是对地震时被堵断的河流,在短期内有造成水灾而又来不及人工疏流和排水的堵坝,可用爆炸决堤排掉蓄水。

(5) 紧急搬迁躲避。对于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水灾,应立即组织下游人民搬迁撤离。

(据《地震安全手册》)

新闻推荐

信心胜过真金白银

信心胜过真金白银本报记者马瑜“5·12”大地震、“5·10”山洪泥石流、“7·22”地震……一个接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千年药乡岷县伤痕累累。可连日来,记者在灾区采访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多灾...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以生命的名义集结2013-07-26 21:20
猜你喜欢:
评论:(不让巨灾添“新伤”——如何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