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1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省科技厅“7·22”地震抢险救灾专家组组长、兰州大学孟兴民教授带领专家组在岷县灾区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5天之后,又匆忙赶赴陇南文县灾区,开展地震灾区受灾范围、特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等方面的调查。
专家组在文县地震灾区走访的过程中指出,文县与岷县同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文县至武都一带曾于1879年就发生过8.0级大地震,一直是地震活动的重灾区。文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大沟深、构造活跃、多软弱岩石,且震中附近居民点多建于松散堆积体极其发育的高陡斜坡上,雨季又多暴雨,因此导致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和高发。当前正处雨季,特别是7月24日,文县发生了100毫米以上降雨,因此,7月27日的文县地震导致了该县发生大量的滑坡、崩塌、塌陷、落石等次生地质灾害,对震区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专家组建议当地政府充分吸取定西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经验,密切关注文县灾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做到群测群防和定点监测,同时及时组织群众避险和对小型滑塌隐患进行自防,即及时查看自家房屋院落后面的陡坎和斜坡,若有裂缝等变形迹象,要及时避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简单的卸载或拦挡等措施,并尽早报告政府相关部门排查险情,避免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