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正 群众满意
岷县中寨镇同兴村救灾物资发放纪实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降临。中寨镇同兴村这个以种植当归、黄芪等中药材逐步富裕起来的美丽村庄瞬间失去了往日的容颜,变得不成模样,成为全镇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
一时间,饱含社会各界爱心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灾区。
“发放救灾物资是村上群众最敏感的事,一点也不敢马虎,一户一人也不能漏掉。如果发得不公平大家会有意见,还会有矛盾。”同兴村马洼社受灾村民张满库这样说。因此,村上负责发放救灾物资的全部都是大家选出来的“攒劲人”,是全村群众的代表,他们都非常熟悉村上的情况,了解村上每家每户平时的情况,更了解家家户户实际受灾的情况。
马洼社安置点设在马洼小学,帐篷连片,是中寨镇最大的安置点之一。8月1日傍晚时分,记者来到这里,只见安置点上正在发放物资,村民代表、马洼社救灾物资发放组长苏建新用沙哑的嗓音一再向村民宣传物资领取须知,并高声喊着:“喊到名字的到前面来领,大家要排好队。”他的旁边站着两名村代表,臂戴“社会监督员”袖标,还有1名代表站在一旁,臂戴“物资发放纪检员”袖标。村民排成的长队绕了几个弯,听到名字的村民或用背篓或用手抱,高兴地领到了棉被、方便面、矿泉水、大米、面粉、食用油、饮料等各种物资,秩序井然。
中寨镇干部郎佐民告诉记者,解决受灾群众的吃住是灾后当务之急。为把救灾物资及时公平地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同兴村马洼社组建了由村民苏建新带领54名群众参加的马洼救援队,他们又从中选出有一定威望、群众信得过的8人作为代表,负责物资的拉运、接收和发放工作。
这8名村民代表中,有党员,也有入党积极分子,还有致富能手。他们按镇上分配的数量,及时派车派人拉运物资,物资运到安置点后一律登记。然后,将物资分类放到临时库房,确定专人,进行专账管理,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来有明细、去有登记,交接完备。之后,他们结合物资用途,区别受灾程度,8名代表一起协商,确定救济对象和发放数量。为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他们还立下了“规矩”:发放救灾物资由受灾户本人领取,不得代领;对发放的各类物资,分种类、数量、户名造表登记,分阶段对物资进行清理和统计,做到账实相符。他们还努力做好救灾物资的监督工作,从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员、纪检员的监督,使救灾物资、管理、发放工作顺利进行。
地震发生后,镇驻村干部陶小军就一直在马洼社负责救灾物资发放的协调和组织工作,连日来,他一直没有睡个好觉,看上去很疲倦。“收发救灾物资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既繁琐又责任重大。”陶小军深有体会地说,“马洼社的救灾物资全部由村民代表收发,镇干部和村干部都没有参与。这8名发放物资的村民代表对群众很负责任,做到了公平合理,群众满意。”救灾物资运来,发给谁?陶小军告诉记者,从镇上拉来的救灾物资多了,这8名发放物资的村民代表就提前商议,合理分发;来的救灾物资少了,就向受灾严重的群众和五保户、困难户倾斜,也不平均发放,更不优亲厚友。物资发到受灾群众手里后,他们要求村民签字或按手印,并及时对群众领物情况进行公示。
灾害发生后,同兴村弯弯曲曲的陡峭村路基本全部被滑坡覆盖,道路封闭。为了使救灾物资及时运到村里,村代表苏胜春、李顺强、崔中孝等开上自己的客货两用车,每天到镇政府义务拉运物资。他们肩扛身背,踏着齐膝深的淤泥,沿着滚牛坡,气喘吁吁地将物资一件一件地送到了安置点,确保了物资的及时发放。
这些天来,这8名村民代表不仅为群众及时发放救灾物资,还组织带领群众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截至7月30日,同兴村马洼社共发放帐篷307顶、床300张、棉被720条、方便面1060箱、矿泉水1455件、大米300袋、面粉300袋等,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全村无一例因物资发放不公出现上访。村上群众称赞说:“谁家受灾的轻重,村民代表最清楚,由他们发放救灾物资,大家放心,人人满意!”
新闻推荐
两名大学生为村民搬运黄芪地震发生后,一批批志愿者迅速从四面八方赶到岷县梅川镇永星村,投入抢险救灾。图为两名大学生为村民搬运黄芪。本报记者张铁梁...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