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是社会的“减震器”,是群众与政府的“连心锁”,民政工作关系到每个家庭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每一个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每一个五保老人的冷暖起居,每一个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每一个流浪儿童的生命安全,都挂念在心上……这就是民政,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
情系万千百姓,让民政工作成为社会真情涌动的一个生命线和保障线。近年以来,在岷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岷县民政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关注民生、保障民生”这一时代主题,在工作方法上求创新、在工作内容上求突破、在服务质量上求提升,率先创新多项为民服务、社会管理内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扎实开展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用温情为广大困难群众编织牢固的生活保障“安全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2015年度,岷县共为28560户100640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全年保障金14006.09万元;为2560户7011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全年保障金1670.16万元;为1915户2141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全年五保供养金913.4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2166人(次),发放救助金832.89万元;妥善解决城乡贫困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62万元,累计救助3570户(次)。民政部门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人间大爱,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情传递到岷州大地的每个角落里,把一切为了民生,一切为了发展,诠释得淋漓尽致。
创新机制,社会救助工作规范管理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该县社会救助工作从“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入手,在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标准化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建立起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记者了解到,该县定期召开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加强部门协作,县民政、财政、人社、工商等20多个部门联合深入村社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建立了信息共享快速查询协作机制,不断提升了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农村低保“十步走”和城市低保“四环节六步骤”的工作程序,结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和有效期管理工作,重新确定保障对象、保障类别和补差金额,使城乡低保程序更加规范、对象更加准确,补差更加合理、制度更加健全、档案更加完善,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该县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基本完善,实现了多种形式救助。全面推行开展了“一站式”及时结算救助服务工作,联合卫计部门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与县级两家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签订了结算服务协议,实现了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工作对接、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服务。
群策群力,双拥共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岷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每一寸都凝结着军民的鱼水情谊,都凝聚军民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传颂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新篇章。
2011年10月,岷县被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县”。
今年是甘肃省双拥模范县创建验收年,岷县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强化舆论引导、保障经费投入、促进部队人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确保了双拥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成功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县“两连冠”的奋斗目标。
2015年,该县驻岷部队把双拥工作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县委、县政府也始终坚持把落实优抚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全年共为581户、585名优抚对象发放全年抚恤补助资金352.54万元,为1752名优抚对象缴纳医疗保险参保金和合作医疗参合金25.91万元,为1168名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生活补助金92.76万元;为73名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兵役优待补助金276.89万元。
“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如今,岷县已形成了“党委议军、军地联动、领导挂帅、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格局,掀起了拥政爱民的新高潮。
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工作创出新思路
岷县地处洮河中游、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受特殊地理和气候影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岷县及时建立了县、乡、村、社、户五级防灾预警体系,县、乡、村共制定完善救助应急预案390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体系,累计组织干部群众和在校学生进行了防灾减灾演练8次,聘请甘肃省蓝天救援队,为全县灾害信息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为期3天的防灾应急救援知识及技能培训,有效增强了群众应对灾害的能力,检验了紧急预案和应对灾害的各项防范措施的可行性。
尤其在“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7.22地震”两次重大灾害的应急抢险、过渡安置、温暖过冬等阶段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妥善安置灾区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经验,在2013年全国冬春生活救助会上进行了发言,还在全省灾害信息员培训会上进行了推广。针对岷县灾区高寒阴湿、冬季漫长的实际,该县从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着手,建立了“政府指导、乡镇负责、村组实施、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坚持“群众自筹、亲邻相帮、政府救助”以及“受灾重的多补助、受灾轻的少补助”等原则,通过“群众筹、社会扶、干部帮、政府补”的办法,让受灾群众在越冬中实现“五有”(有住处、有火炉、有煤炭、有棉衣被、有面粉)目标。同时,每年在“两节”前对城市低保、农村五保进行普惠制慰问;今年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845万元,对1.82万户76748名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了生活救助;还为梅川镇5个重灾村群众发放了煤炭、火炉等越冬所需物资;多方筹措资金为全县五保户安装了电暖炕,确保了困难群众安全越冬。
全力助推,为***打造新平台
“切实编密织牢‘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基本民生‘安全网\’,努力实现精细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工作与***相衔接、低保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平台相衔接,确保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与***两条路径实现脱贫致富。”据岷县民政局局长徐光耀介绍,***精准脱贫工作中,岷县结合农村低保“有效期”管理工作,将低保边缘户中的***对象等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医疗救助工作也在救助全县重点救助对象的基础上,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的范围,切实解决了他们治病难的问题。同时,该县还筹措资金为今年77个脱贫村设立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制定了《日间照料室制度》《老年人活动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配备了棋牌桌、躺椅及办公设备。
截至目前,岷县累计为13736户***对象中的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3486.58万元;为460名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115.11万元;为30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82.88万元;为82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2.1万元,有效确保***对象生活不出问题。
今年以来,该县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精扶贫中发挥作用。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32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0家,从业人员8397人,其中党员681名,建立了184个党支部,其中今年新建党支部47个,目前,全县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该县及时组织扶贫、财政、民政等部门进行调研论证,通过对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情况深入了解,采取简化程序、集中办理等方式全面推动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计划的实施,为***对象提供经济支撑,有效撬动了银行信贷资金助推***。争取省社会组织促进会投资6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还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5万元扶持残疾人事业。
夯实基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展现新成果
近年来,岷县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实施敬老院、五保家园和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老年协会+居家养老”新模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2014年3月,该县被甘肃省老龄办表彰为“全省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先进县”,今年4月,岷县就《着力推进基层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及老年协会建设》在全省老龄工作现场会上作了交流发言;10月,岷县民政局被省老龄办表彰为全省“敬老文明号”。截至目前,岷县结合灾后重建,已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86所,占全县359个村委会的51.8%,全县居家养老、互助度晚年良好体制正逐渐形成。
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该县全面完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立足县情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就近养老,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集体建院,由村集体出资或利用集体闲置房屋进行整修改造,或者在采取自愿的基础上,让五保老人集中灾后建房形成互助幸福院。
——集中居住,本着子女申请、老人自愿的原则,由其子女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后免费入住;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提出申请,村委会研究同意后入住。
——就近养老,通过幸福院周边配套卫生、文体、通讯等服务设施综合建设,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充分结合,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近、便利的服务。
——自我保障,入院老人的衣食和医疗费用由其子女承担;“五保”老人生活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互助服务,每位老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彼此协助,互相照应,共享晚年。
同时,该县抓点带面,民政示范点建设呈现出新面貌。今年确定寺沟乡为落实各项民政政策及民政工作任务的示范乡镇,18个乡镇的18个村为落实各项民政政策及民政工作任务的示范村。为确保示范点创建顺利达标,该县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示范点创建工作,辐射带动了全县民政工作创新、快速发展。
“阳光民政”,凸显民政资金监管新亮点
“阳光民政”让村务监督站到了“前台”。今年以来,岷县大力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独立开展村务监督活动,在城乡低保资金、优抚资金、医疗救助资金、临时救助资金、救灾款物等资金发放中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全面加强了民政款物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坚持全方位监督与重点环节监督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不留死角。
为切实加强民政资金的监督管理,该县检察院在民政局设立了“岷县检察院联络室”,系统完善地制定了《民政专项资金预防职务犯罪管理办法》,明确各项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审批发放程序;各类民政资金的发放,一律通过金融部门一次性上折到户,保证了各项民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在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时,坚持“一评议二公开三审批”,杜绝违规现象发生;通过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逐步将专项资金在报纸、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有效杜绝了民政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
如今,岷县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群众生活环境和条件也远远超越震前水平。岷县禾驮乡随固村离县城34公里,村敬老院里供养了8名五保老人以及1名社会代养老人。72岁的陈麻芳是这个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老人。“我们这里的老人基本都是没子女或子女没在身边的,但是我们大家住在一起还是很开心,平时都一起锻炼、聊天。村上还定期举办老年人护理、老年常见心理问题、消防安全、政策法规等培训,教我们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党和政府替咱想得很周到啊!”陈麻芳说。
情系民生知冷暖,心怀苍生促和谐。站在“十三五”时期新的起点上,困难群众“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无疆大爱暖双燕——定西公路局“新年送温暖,情系贫困家”爱心捐助活动纪实
通讯员骆进林付顺新年春节的脚步临近,在岷县东部山区的锁龙乡双燕村村委会,身患重病的周明兰和42户贫困家庭代表收到了省交通运输厅双联行动联系单位定西公路管理局全体干部职...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