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岷县新闻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岷县样本”

来源:定西日报 2016-06-02 00:01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

“水电路通了,住房条件改善了,还要环境整洁住得舒服,乡风文明活得舒心。”据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介绍,村里主干道和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由保洁队负责,村里以每月500元工资雇用本村9个村民做保洁员,配备了一辆垃圾车、两个垃圾房,安装了20个垃圾箱,建立了环境卫生经常性保洁制度。同时,村里成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对村民自家房前屋后、室内卫生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季表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上警示榜,从而形成“家家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的浓厚氛围。

寺沟乡八步川村:构建安居和谐大社区

“水泥路修着门前了,家家小车买的不断了。美化亮化都干了,土墙木屋不见了,村上面貌大变了。”一段道地的岷州花儿唱响了今日八步川村的新生活。

走进八步川村集中安置点,一排排统一风格的白墙青瓦坡屋顶的二层小楼鳞次栉比,整齐美观,甚至连太阳能都是统一品牌。不论是在村民文化广场,还是体育健身广场,都能看到下棋的老人,跳舞的妇女,嬉戏的孩子,村子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漫步于安置点内,家家紧挨,户户为邻,巷道内水泥路四通八达。安置点内,全村243户居民紧凑地聚集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广场、幼儿园、村小学、卫生室、五保家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周围,俨然一个功能完善的居民社区,更像是一个农村幸福大院。

八步川村集中安置点依托平整、宽阔的有利地形,通过土地置换,分别于2008年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86户,“7·22”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100户,2015年整村推进项目安置57户,实现了全村居民集中居住。用八步川村党支部书记徐炯的话说,就是“下山入川上楼”。

走进村民杨金忠的新居,气派的大门和宽展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以前住在山沟里,既危险又不方便,现在住进了楼房,出门就是212国道,以后有了小车还能直接开进院子里。”杨金忠的高兴之情跃然脸上。

八步川村集中安置点严格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要求,将环境整洁作为第一要务,每周星期二定为环境清洁日,公共区域由村上保洁队清扫,农户实行门前三包,通过监督检查和“红黑榜”荣辱观教育,使群众形成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和室内卫生保洁的自觉性。

在八步川村,村容整洁的背后是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通过开展“文明乡村”创建等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言语粗俗、不讲礼仪、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习惯和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道德问题。

如今的八步川村,村民人心向善、邻里和睦、敬老孝亲,打架耍牌闹纠纷的少了,互帮互助、勤劳致富成了新时尚。

禾驮乡随固村:新村新貌新气象

随固村山大沟深,人多地少,曾经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这个村实现了整体脱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3783元增长到了5942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7·22”地震灾害时,随固村也是重灾区,村民居住的土坯房不堪地震侵袭全部倒塌。三年时间过去了,经过灾后重建,全村296户村民全部住进了“白墙青瓦坡屋顶,上下圈梁构造柱”抗8级地震的二层砖混小楼房,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自来水直达农家灶台。

在随固村,一座座小楼房掩映在绿树青山之间,形成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走进四社的蒲胜选家,灾后重建新修的正房磁砖贴面,窗明几净,屋内陈设整齐,崭新的家俱一尘不染,地板砖下铺设着碳纤维地暖,既干净整洁又节能环保。迎着正门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堂,两边的书法对联是市委书记张令平送给蒲胜选的春节礼物。蒲胜选是张令平书记的“双联户”,张书记每年都会抽时间来他家做客拉家常,帮助他理清发展思路,谋划致富项目。如今,在张令平书记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下,蒲胜选从10只羊起步,滚动发展到现在存栏17只,每年至少还能卖掉4、5只补贴家用,加上儿子小两口外出务工收入和中药材种植,老蒲一家现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以前,岷县深山区群众生活习惯都是人畜同院,院内旱厕臭气熏天,卫生条件极差。“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不比城里住楼房的差。”蒲胜选说,灾后重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人畜分离,院落硬化、碳纤维取暖、水冲式卫生厕所、太阳能洗澡都是灾后住房重建的标配。

在随固村文化活动广场,几位村民正在拉着嗓子唱秦腔,欢快的旋律传遍了整个村落。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精气神更足了,个个脸上写满了喜悦和自信。

梅川镇永星、永光村:迈向城镇化的小康村

梅川镇永星、永光村曾经是“7·22”地震的震中所在,也是当时地震救援的主战场。三年前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作为深入震中的首批记者,地震的惨状在很长时间里烙印在记忆的深入挥之不去。

永星和永光村地处海拔2700多米的高山上,由于进村的山路陡峭、狭窄、泥泞,汽车根本无法通行,地震救援的大型设备就更无法运抵现场,大批的救援部队徒步进村,用铁锹刨、用手挖,挑灯夜战。村子被夷为平地,到处是坍塌的废墟,房屋残垣断壁,哭喊声震天动地,悲伤的情绪漫无边际。

三年后,再访永星、永光村,进村的山路已修筑成了6米宽的沥青公路,车辆行驶感觉不到任何颠簸。远远望去,盘绕在山梁的沥青公路就像一条黑色的玉带一样,煞是好看。这条公路是连接重灾区永光、永星、车路、隋固等10个村的环行线,总投资5851万元,全长2.63公里,沿线2.38万群众直接受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灾区发展的交通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灾区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

安置点内房屋户型基本都是140—150平米的二层小楼,白色的外墙、青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式的顶檐,显得整齐划一。走进张蛇生家的两层小楼,全封闭阳台,铝合金门窗,屋内更是装修高档,陈设豪华,新式家俱家电熠熠生辉。在二楼上码放着一屋子的药材,黄芪、当归、当归籽、当归苗……足有5吨!粗略算算少说也有15万元。而张蛇生说,像他这样规模的种植户在永星村比比皆是。

与永星村隔沟相望的永光村,村情基本和永星村相似。通过灾后重建,全村169户群众分别住进了永光三社、四社两个集中安置点,依托中药材种植,户均收入都接近10万元。“灾后建起了新房,家里购置了新家电,还用上了节能环保的碳纤维地暖,太阳能热水器直接把热水送进了厨房和澡堂。”经历了从地震废墟死里逃生的绝望,长时间窝在救灾帐篷里的悲观,再到住进别致洋气的新房,永光村四社村民宋彩清难掩心中的喜悦。

灾后重建中,永光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清洁家园”活动,配备了垃圾清运车1辆,钩挂式垃圾箱2个,分类式垃圾箱30个。村委会每周一组织干部群众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集中力量整治“十乱”(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衣被乱晒、杂物乱放、车辆乱停、摊点乱设、房屋乱建)现象,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岷县已经从纸上的画卷变成了落在地上的景观。

新闻推荐

岷县清水关帝庙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岷县讯(通讯员何燕军包新田)近日,甘肃省公布了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岷县清水关帝庙榜上有名。至此,连同先前公布的大崇教寺五楹过殿、大崇教寺汉藏文碑亭、山咀白塔、前川寺、葩地坪...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美丽乡村建设的“岷县样本”)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