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岷县新闻 > 正文

麻事悠悠(上)

来源:定西日报 2017-12-30 09:48   https://www.yybnet.net/

李小平

绵延悠长的龙川河,一路奔腾着、咆哮着闯出“十里画廊”的贵清峡,在这西高东低的龙川,便一路欢歌地向东流去,涤荡着这个川上的沧桑与悲怆,与欢笑的榜沙河幸福汇合,激荡成渭水柔波,成就着奔流到海的伟大梦想。

祖祖辈辈的龙川人顺山而行,傍山而居,尽力把生存的空间扩展着。一畦畦稻田和一垄垄麻田,交相辉映,成了美妙的田园诗,成为龙川最经典的图画。如诗如画的麻田稻畔,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风吹稻香,风掀麻漾,情意也随着荡漾。“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陇上小江南”的美誉,就是这么美得朴实,美得让人陶醉。

龙川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晋家坪遗址和西堡子遗址,就是当时农耕文明高度繁荣的典型代表,从相关考究可知,龙川很早就有种麻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间,“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说明从长安到安息州(今中亚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之间均有麻田。大中四年(850年)沙洲首领张义潮奉瓜、沙、伊、肃、甘等11州地图归唐时,有人作诗曰“水流依旧种桑麻”,可见唐代这里麻田及麻织业亦是农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川河流域的大柳树村,自古以来就有“三宝”——糖瓜、大麻、稻。这三样农副产品,被脚夫商贩带到岷县、洮洲、陇西等地,一时间成为值得大柳树人骄傲的通行陇上的名片。

种麻

每年春天地里一解冻,就该在去年的稻田地里倒茬种麻了。腐败的稻根就是麻田的天然肥料,耕作得疏松平整的地里,还得铺上厚厚的一层老炕土,这样,种的麻才个高皮厚防虫害。

发达的农耕文化熏陶的劳动人民,与土地和庄稼形成一种天然的感情,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使得个个都成为务农把式。将称量好的麻籽盛在篮子里,左手胳膊挽着篮筐,迈开大步,右手很有节奏的抓、甩、撒。那动作,潇洒飘逸,像是正在接受检阅的走着正步的士兵,骄傲地、均匀地把希望的种子撒在地里。

架犁耕匀、耱平,用包耙包上放水灌溉的沟埂,等苗出齐后,就可以锄麻了。

锄麻

锄麻主要是匀称株距,一般三五寸即可,间距太小则麻太细,太大又会长得太粗壮,和其他的麻弄不到一块儿,长成麻籽杆,七股八开叉的,麻剥不长,而且成色不好,不白。麻是个看颜值的作物,讲究修长、色白、一剥到底的顺畅。

锄过的麻田需要灌溉,灌过几次,腐败的稻根和发酵好的老炕土就会变成丰富的养料,催着麻苗使劲地往天上窜。这种喜光性很强的植物,头顶五瓣羽毛似的叶子,齐刷刷地顶天立地地站立着,浴着光,沐着雨,微风吹过,便会荡漾起绿色的涟漪,把丰收的秘密,悄悄地传递下去。

麦黄六月,农忙抢收。伏里的麻田,也慢慢长老,皮色渐渐变黄,公麻的叶子脱落出梢的时候,麦田已经上场,就到删麻的时候了。

删麻

删麻(割麻),是小村庄互助协作性很强的一项劳动,往往种麻的四五家农户互助合作。妇孺老幼全部上得了阵,青壮劳动力删麻,儿童拔软杆的劣麻和早死的干麻,把它们分别打成捆,妇女则做饭送饭,搞好后勤。

删麻要用木刀——俗称麻刀,一丈出头的胳膊粗的木棒,在粗的一端用刀削出一条三尺长的刃来,较细的一端刚好手能握住,还要配备一条两尺高的单人凳,这就是麻刀手的必备。作为麻刀手,那可得个头高、胳膊有劲,麻衫往腰间一束,站在凳子上,一手握住麻刀柄,一只手在麻刀的腰间托住,由麻的中间顺着麻往上猛地往上一挑,“嗤——”,刀过处,麻叶如一群燕子,突地飞起,在空中打一个旋,便又“刷、刷、刷”地落到麻地里。刚才还是“千枪万条剑”诗意麻林,现在已是直挺挺齐刷刷的“光杆司令”了。

挑麻叶,是因为麻叶重,一是在沤麻时增大浮力,导致麻熟不好;二是因为捞麻时增加重量,垂折麻秆。

挑过麻叶,麻刀手往旁边一撤,孩子们抢在前面拔过软麻,“麻客子”们就半蹲在地里,一只手扶麻,一只手拿锋利的柴镰便擦着地皮删将过去,这招叫作“一刀斩断是非根”。镰锋划过处,麻茬不露,麻根不带,扶麻的手趁势轻轻一把抓起那十多根麻,手里一搓一转,夹在麻里的麻叶子就落下来,然后齐齐地平放在麻地里。这个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麻腰捆麻弱管强”,三五把麻打一小捆,用软杆的麻拧成麻腰捆成两道,一道束脚,一道捆在三分之二处。这个位置,好比黄金分割点,利于麻沤出来后的晒晾。

删麻正是暑气最盛时节,怕把麻晒干,人们就得把几家的麻田赶在一两天内删割入池。所以,到了饭点不再回家吃饭,东家的女人们会将饭食干粮西瓜送到地里来,大家也就将就着吃,也不歇息,吃罢继续说说笑笑开始干活。

一块麻田删完,得把麻捆头并头根并根地立在麻地里,周围用软麻挡住太阳,就又转移到另一块麻田。

沤麻

白居易《闲坐》诗“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的生活描写,道出了唐人提取麻纤维的水沤提取纤维法。当时人们沤麻一般选择就近水源的地方。麻秆经过水沤充分,纤维柔弱如丝,接下来便是广大农村妇女夜以继日地纺绩,男耕女织便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等到把合作互助的几家麻田删完,根据麻的多少,大家就开始掏麻池,准备沤麻。麻池一般一丈来宽,几丈长,四五尺深,沤麻前先用柳梢蒿草把池底池周衬住,免得粘上泥土。装麻时在池底两侧各站一人,五小捆齐头并放,靠紧。这边五小捆,那边也五小捆,算作一层,一般装十层左右,就算装了一畦麻,然后再退五小捆的距离,再装。一家的装完,就用麻腰隔开,继续再装。

直至将麻装完,麻池也就装满了。在这些好麻上面铺上软杆劣麻或者蒿草柳梢,再在和麻垂直方向用椽木条两两一组用麻套成口字型,中间一排,两侧各一排,然后在木椽木条上压上石头,此法叫作“上刑”。将饱饱的一池麻均匀地压下去,压瓷实了,就开始将清水引进去,直到水面完全将麻浸泡。

要进入麻池的水在田地间的沟渠里缓缓悠悠地流淌着,渠里杂生的水草们已经把龙川河引来的水澄清了许多,但进入麻池之前,还得经过麻池外撒了些麻叶的定水池继续澄清受热。偌大的定水池,就是为了防止有雷阵雨时突发泥水进入麻池,同时受暑里骄阳照射的水温度较高,易于沤麻。麻池里的麻自上而下地熟,因为水面温度较高,池底麻熟的慢。

正是三伏天,骄阳似火。麻池里从第三天开始,便冒起许多泡来,伴随着有腐败的麻叶的味道,第四天这股味道越来越浓,池面也像泛了一层油沫似的,这告诉人们,麻快沤好了。

新闻推荐

岷县孟树桂被遗忘的陇上书法家

民国时期,西北内陆的甘肃可谓饱受摧残,军阀混战、旱灾连绵、地震不断……无数民众苦苦挣扎求生。然而,在如此环境下,甘肃还是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并且在各地民众中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点滴变化见幸福2017-12-18 09:48
猜你喜欢:
评论:(麻事悠悠(上))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